读书万卷笔有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6
近年来,在北京“中华文化大讲堂”和其他一些地方,我作过多场《全民阅读与社会发展》《阅读与人生》等关于读书的讲座,比较受欢迎。今年4月在深圳某企业,一些青年员工希望我讲讲阅读与写作、与创作的关系,通过听讲座提高写作能力。他们说,现在要求写的东西太多了,天天写,又不太会,很为难。希望得到指点和帮助。
讲阅读与写作,这是一个新课题,我思考后拉了一个提纲,开讲。我说,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讲得最精当、最经典、最生动、最到位,这就是他在《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深刻揭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是至理名言。明确无误地说,大量阅读能提高写作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阅读能提高人的素养,而从事写作,良好的素养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素养,写不出好的文章、好的作品。好文章、好作品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是“无土栽培”之果,需要有培育它的沃土。这个沃土就是人的素养,包括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文字素养等,而这些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读书练成的。阅读是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素养高低决定文章的层次、水平和成败。
第二,阅读可以熟知各类文章的类型及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文章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和写作技巧。按体裁分,有机关公文、通讯报道、法律文书、文学创作等。文学创作又分散文、诗歌、小说、纪实文学等。按反映社会现实的方式分,又分虚构类、非虚构类。按文章自身的特点分,又分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说理文章要讲逻辑,文学作品要用形象思维。每类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来把握,写作方法可以通过阅读来领悟。
第三,通过阅读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那些教如何写文章的书,读了自然有收获。其他各类书籍,也可边读边琢磨写作技巧,如《红楼梦》的典型环境描写,《水浒传》的人物白描手法,《西游记》的魔幻表现方式等。也可以通过读名作家的作品,来看他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突出重点、如何进行细节描写。阅读名著和名篇佳作,可以向名作家学习写作技巧。
第四,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借鉴模仿别人写作的表现方式。书读得多了,一类书读得多了、精了,就会看出一些门道。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出门道,就会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去学习借鉴模仿了。有句老话说,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吗?读的书多了,见的猪跑多了,就提高了学习借鉴模仿能力。要特别注意读精品读名著,因为名师出高徒。和高手过招,才有可能成为高手。更何况许多时候是求乎其上仅得其中呢!
当然,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进行写作实践和写作锻炼。任何手艺、任何技巧都是练出来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如此。热爱写作,长期坚持,必有提高,即使写不出锦绣文章,也会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再也不用面对稿纸愁眉苦脸的了。
有人问,究竟什么是好文章呢?这个我答不上来。让我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来作答,他在给《中国工人》写的“发刊词”中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我个人理解,一篇好文章,应有下列特点:一是标题鲜明、生动、有趣,吸引人眼球(规定标题除外)。二是观点科学、正确,有新意,不老套。三是重点突出,浓墨重彩,横看成岭侧成峰,文似看山不喜平。四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走街串巷,秩序井然。五是语义明白准确,通俗易懂,读之畅通无阻。六是文字尽量简洁,语言生动活泼有趣,读之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让我们一起为写出好文章好作品而努力。
(作者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