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3
2023年1月9日,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挂牌成立,正式拉开嘉兴市级主流媒体融合改革的序幕。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以下简称传媒中心)积极顺应全媒体时代的深刻变革,转思路、变赛道,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保持定力,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思考和探索融媒实践路径。
保持定力——只有做强软实力,才有发展硬实力
软实力来自于生产力。队伍的融合、资源的整合、平台的聚合,内容供给侧的重大变革能迅速激发新闻生产力,释放出“1+1>2”的融合传播效应。自2月16日读嘉客户端迭代升级以来,用户数已突破270万,单月平均最高日活达4.6万;原创稿件发稿累计超5万条,日均超250条;在全省媒体融合指数考核中,排名稳步提升,其中客户端指数实现了从最初的全省第十二名到第四名的跨越。实践证明,优质内容始终是“质量”和“流量”的内核,持续增强内容供给能力,依然是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把准各平台端口内容定位,将文字优势、视频优势转化为优质化、差异化的融媒传播优势。比如围绕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嘉兴站活动,一方面发挥原创内容优势,推出《“薪火”点燃红色热土》《红船领航 筑梦未来》等报道,用文字激发感情共鸣点;另一方面以主题鲜明的短视频实现高效传播,《火炬手袁晶:红船精神与亚运精神内核一致》《火炬手冯琳:欢迎大家来嘉兴吃粽子!还有海盐的大头菜!》等一批“破圈”“出圈”的爆款短视频,形成了上千万的全网传播量。
软实力来自于创新力。融合改革的内容生产,强调配合、突出协作。我们着重巩固并深化新媒体战队和项目化作战经验,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要素,合力完成宣传报道任务和精品创作攻坚任务。比如在深度对接“浙江宣传”平台的过程中,我们组建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战队,创新选题思维和写作手法,不断孵化和锤炼融媒思维,助力嘉兴发稿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还有读嘉新闻抖音号的年轻运营团队,他们时刻关注热点,深耕本地,又放眼全国,以或调侃幽默、或温暖动人、或严肃认真的短视频让新闻变得更生动。在两个“90后”小编的运营下,平台粉丝数已超百万,月平均流量超20亿。新媒体战队的创新打法最大程度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主观能动性,在确保内容生产、产品制作高质量呈现的同时,也让年轻记者大有可为,在更宽广的舞台脱颖而出。
软实力来自于内驱力。坚持内容为王,还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打破壁垒。深化专技和管理“双通道”人才体系建设,引导采编人员确立新闻立身、精品强媒的理念。陆续出台实施《省级以上创优获奖作品的奖励办法》《“双月”新闻业务竞赛办法》,将创优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加大对精品创优的扶持力度,今年专门安排了100万元创作扶持资金,切实以体制机制激发动力、活力。
跟上趋势——只有紧跟形势,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
全媒体时代,积极应对和满足用户需求成为融合改革的重心。这就要求我们以用户思维来面对新挑战,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推送,提高用户黏性和参与度。
在创新多元表达上,把握好正能量和大能量的契合优势。强化H5、手绘漫画、一图读懂、在线直播、游戏互动、可视化表达等融媒传播手段,推出了《禾视频|酷炫!“粽子城”的端午狂想》《二十四节气AI云创作》《H5|这个五一,跟着金庸游嘉兴》等一批具有吸引力、传播力、趣味性的融媒产品,实现年轻化、全网化传播。
在拓展传播渠道上,以全网粉丝量过千万的融媒体矩阵为平台,延伸传播触角、壮大舆论阵地。同时,增强互动性,迭代升级读嘉客户端“嘉友圈”线上社群,设置摄影、美食、运动、萌宠等社区模块,通过兴趣达人入驻、网红达人养成、话题运营等载体,提高用户参与感和互动感。创新推出民生互动类新闻专栏“一线”,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畅通民意传播渠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民生问题中的正向作用。
在优化平台功能上,进一步强化“新闻+服务政务商务”的全媒体定位。自主研发高效可控、安全稳定的消费券预约、发放、核销平台;上线“点点饭卡”“点点钱包”,构建便利生活圈,打造智慧消费新模式,目前已入驻125个部门单位,可用门店和商户2000家,用户5万多;推出“读嘉优选”在线商城,推动商务运作走向成熟;有效接入各种公共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城市生活和多元业态总入口。
突出优势——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突出技术优势。融合改革以来,加快内容生产数字化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嘉智媒”传播应用,以“1 + 3 + N”模式(即一个融媒大脑,布局融媒业务系统、融媒OA系统、智媒云三大操作系统,实现智慧融媒打造N条可行有效路径),带动全平台内容采编发流程的高效贯通融合,驱动新闻生产力、传播力以及内部管理科学运行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利用技术优势,为全市范围内的大型活动移动直播、视频会议提供安全稳定、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和服务。
加速成果转化。媒体融合改革离不开自我造血机能的打造和完善。除了传统领域外,传媒中心以新技术、新业态对接新市场、新环境,探索参与和运营商务项目。在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依托嘉广科技公司这个较为成熟的自主研发团队,面向市场主体提供智慧场景应用开发、中小型融媒体中心建设等技术服务。目前已拥有智慧停车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安监控平台、智慧乡村建设等特色项目,年年经营收入突破亿元。今年5月嘉广科技还实现了从新三板基础层转入创新层,正不断转化技术产能实现产业拓展。
这些或成熟的技术体系、或新兴的产业方向,都是媒体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底气,也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机制——只有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才能激活内生动力
融合改革以来,传媒中心通过专技人才等级评选、新媒体战队运作等制度,鼓励各类人才主动参与到重点岗位、重点工作任务中去,在实战中挖掘潜能、增长才干。
189人报名,选拔评聘134人,比重达71%且入选人数远超原先两家单位的专技人才总和,其中35岁及以下人员占到总人数的近一半,最年轻的只有24岁。这些数据既体现了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累累硕果,也是传媒中心坚持“人才优势是媒体核心优势”理念的生动体现。今年的专技人才评选,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更新2.0版本,新增个人自荐和第三方推荐方式,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除了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等传统类别外,新增融媒传播类别,充分发挥考核晋升这根指挥棒对融合转型的导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人才激励评价导向,将一些在专业岗位上默默钻研、踏实肯干、担当作为的员工挖掘出来并引入破格提级的快车道,让实干者有舞台、让奋斗者有奔头。
管理和专技“双通道”人才发展体系为员工开拓了专业领域发展和突破的通道,使不同专业类别的员工均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对巩固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原广电“双通道”制度实践的数据来看,进入“双通道”的员工离职率为零。不仅如此,经过多年孵化,年轻人在专业领域的历练中逐渐成长,成为新闻事业发展和媒体融合改革进程的中坚力量,更有不少人才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挑重担的综合型干部,实现了双向奔赴。
“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并举。建立“谈心谈话、网格连心”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制度,推动传媒中心上下合心合力、同向共进。优化各项福利待遇,让员工共享融合改革的各项成果。加强人文关怀,依托部门团建、兴趣俱乐部等载体,不断增强员工作为传媒中心一分子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