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遵循新闻规律做细做实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工人日报》的内容分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3
核心阅读
对广大职工群众而言,大道理枯燥难懂,很难直接掌握、系统把握,需要故事发挥“桥梁”作用,用受众身边熟悉的元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诠释好、解读好,切实让抽象的道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而这正是新闻细节的魅力所在。通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细节,讲好党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思想,能使党的理论和思想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
做好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是工会组织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各级工会切实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势必要面向广大职工群众,打造接地气、冒热气的“职工思政课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讲活。鲜活的国内外新闻事实是“职工思政课堂”的生动素材,选择好、运用好鲜活的新闻事实是“职工思政课堂”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开放性的互联网舆论生态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新闻事实、新闻评论、新闻作品、新闻热点,站稳人民立场、提升认知能力、传播党的故事、推进话语创新,不断增强思想上的号召力、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引导职工群众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凸显“四个自信”的底气和优势。
坚守新闻真实,站稳人民立场,扩大号召力
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推动历史的主力,也是新闻宣传工作始终突出的主题、贯穿的主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性、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宣传在经济建设中坚持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在政治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工人日报》将学党史和学工运史结合起来,以全媒体做好庆祝建党百年各项宣传,刊发主题报道2000多件。开设专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以及10余个子栏目,生动展示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系列报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东方潮”刊发70多个版面,系统盘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成就;推出《揭秘!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开始前的天安门广场是这样!》《工小妹带你看“七一”》《探馆Vlog·展馆里学党史》等一系列融媒报道;“听劳模说”“百名劳模对党说”等专栏,以音视频形式弘扬主旋律,通过把受众带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把理论融入红色故事、典型事例、生活实践,把党的创新理论与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联系起来,既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又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善用新闻评论,提升认知能力,提高说服力。在这个碎片化传播与阅读时代,热点公共事件的发生,同时伴随信息的爆发式传播,其中不乏谣言。就拿此次新冠疫情来说,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来源于科学研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官方信息、各类新闻渠道的文章,自媒体、网络红人和电台主播的信息。此外,还有在社交媒体上收到的朋友和家人分享的信息等。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如何穿越信息迷雾,提高对信息的认知能力?站在职工思想引领的角度来看,能不能解决谣言问题,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过滤掉谣言的表层信息。积极回应谣言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和所反映的社会焦虑,才是破除谣言、化解舆情的根本之策。2019年《工人日报》推出的融媒评论栏目《工人日报e网评》,紧跟疫情中的重大新闻及舆论动态,直击抗疫进程中的重大新闻事件,如《今天怎样被感动,明天就请怎样去尊重》《寒了人心的“硬核”何以凝聚抗疫力量?》《公布疫情“同台竞技”,谁被甩了几条街?》《“错过女儿成人礼”上热搜,疫情下如何共情大有学问》《谎称“5天感染两种毒株”,别让谣言成了更难对付的“病毒”》等文章,从最初的为最美逆行者点赞,动员公众抵制谣言、配合抗疫大局,到批评失职官员、揭露形式主义、回应社会关切,均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从普通人视角、人文视角,解读中国抗疫的“精神密码”,起到了温暖人心、提振士气的作用。
用活新闻细节,传播党的故事,提升吸引力
对广大职工群众而言,大道理枯燥难懂,很难直接掌握、系统把握,需要故事发挥“桥梁”作用,用受众身边熟悉的元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诠释好、解读好,切实让抽象的道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而这正是新闻细节的魅力所在。通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细节,讲好党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思想,能使党的理论和思想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在这样一个政治性很强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工人日报》特别强调见人见事,始终突出“工”字特色,积极为职工群众鼓与呼。2022年全国两会上,《工人日报》记者在与全国人大代表张敬华电话聊天时得知,4年前,她评上了公司的“金蓝领”,两年后,又被评为专业指导师。张敬华所在的企业,在国家确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等级的基础上,增设了继续往上的发展通道,如“金蓝领”和初、中、高级专业指导师。技能人才还可以同时参评企业技能专家、资深技能专家、首席技能专家等,成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的生动素材,也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效。“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报道,结合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先后推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防护伞”》《制定平台算法,“小哥”们的声音不应缺失》《“我到底是谁的员工”难题待解》《“企业既然设了外卖骑手岗位,就应承担相应责任”》《“让工会温暖和凝聚更多劳动者”》5篇报道,以讲事实说服人、讲形象打动人、讲情感感染人,引发广泛关注。
捕捉新闻热点,推进话语创新,增强感染力
思想与话语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思想是系统化的知识,话语是思想的话语呈现。思想不会无条件地转化为话语。思想能否转化为话语,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彻底、是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能否通达群众。话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的感染力。在职工队伍结构深刻调整,在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姿态上,不能像是一名家长,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而要改变宣讲的口吻、姿态,放低身段、接地气,从“说教”向“对话”转变。《工人日报e网评》的开篇极少采用“据媒体报道”这种字样,往往用简练、概括、口语的方式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比如,“刚刚被德云社‘放出来’的张云雷,又踩上了自己埋的雷”“在社交平台,许多人抱怨常因摩托车‘炸街而从睡梦中惊醒’”“坦白说,六点和六点零几分只是几分钟的差距,也不能算是很过分的要求,但不少网友对此似乎颇为介意,力挺‘准点下班’无错”……这样的开篇符合“对话”的姿态,相当于向用户发起“进来看一看”的邀请。实践证明,对新闻热点进行评论也可以讲故事,可以使说事论理显得更可信、更容易使受众产生代入感。实践证明,图片、动图、短视频都可以诠释新闻观点,将图、文、影、音等形式全方位融入新闻评论实现融媒评论的多元化呈现,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增加了职工群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