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传集团联合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推出出版融合业务:

打通数字内容 快速变现通道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23

  截至9月,挂牌金额累计超2.6亿元,成交金额超2.5亿元……这组数字是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传集团)与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携手首创全国出版融合业务7年取得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出版融合业务会员已经超120家,覆盖全国25个省市,并且服务挂牌方的数量还在逐年上升。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其明,解密该业务推动传统纸书转型升级,打通数字内容快速变现的融合创新之路。


  锁定未来收益 降低试错成本


  关于数传集团出版融合领域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4年,数传集团提出了“现代纸书”的创新融合模式,即纸质图书+线上数字内容资源的融合出版物。但在接下来两年的推进中,数传集团发现,很多出版社都有前期顾虑,担心大刀阔斧推动社内转型,但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最后做了无用功。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图书发行周期长,从“现代纸书”中获得收益很有可能需要数月,出版社心里没底,不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就成了恶性循环,出版社在投入上谨小慎微,做出来的书不尽如人意,产生的收益微乎其微,很容易对“现代纸书”丧失信心。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2017年,数传集团联合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推出的出版融合业务可谓恰逢其时。将“现代纸书”上的线上数字内容资源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收益权作为知识产权交易的标的物,在知识产权交易所等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进行挂牌,并通过由国家、地方文化基金与社会资本共同组成的出版基金实现摘牌购买,锁定这一阶段标的物的收益,从而将金融资本活水注入出版单位“现代纸书”的制作进程中,帮助出版单位提前实现“现代纸书”的收益变现。

  施其明认为,此举帮助出版社有效地解决了开展融合出版业务的前期投入顾虑,推动了传统纸书的转型升级,打通了数字内容快速变现通道。在收益变现上,通过业务流程优化,结算周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最短仅需 15个工作日,为出版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优化服务体系 实现良性循环


  在“现代纸书”服务体系中,拥有执行单位、参与单位、交易平台、评估方及投资方多个角色,各司其职,形成闭环,推动实现了金融模式的创新。

  其中,执行单位是数传集团,在帮助出版社实现“现代纸书”制作、运营的同时,为出版单位在交易体系中的挂牌、摘牌提供全流程服务。参与单位为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完成现代纸书的制作后,在交易平台进行注册并开通账户,验资成功并签署合同后方可进场交易。交易平台为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等第三方知识产权交易所。平台承担着挂牌交易、基金投放和收益结算的通道功能,以此来保障交易的公正、公平、公开。

  此外,由出版社领导、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投资者组成的专家团队担任评估方。投资方为相关出版基金,依据评估报告对标的物进行摘牌购买,最终完成交易闭环。

  “这个创新模式对带动出版社的‘现代纸书’生产热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施其明看来,首先,它有效地缩短了出版社开展“现代纸书”生产后获得收益的时限,同时也能够鼓励出版社和编辑真正做好“现代纸书”。

  例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早期将几本优质的“现代纸书”的阶段性收益权转让给基金,通过基金获得收益后,快速对后续出版物进行再投入,通过购置线上内容服务,对数字内容资源进行生产加工等方式,陆续生产出更多批次更加优质的“现代纸书”,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了“投入—生产—收益”的良性循环。


  深化金融创新 引领出版融合


  在出版融合业务加持下,“现代纸书”挂牌交易成绩喜人。截至今年9月,成交宗数超2万宗,图书发行量超31亿册,内容涵盖中小学教辅、期刊、人文社科、童书等八大种类。其中,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申报了2961个项目,累计图书达2亿册,总挂牌交易金额达5000多万元;广东教育出版社申报了2025个项目,累计图书达1亿册,总挂牌交易金额达2232多万元。

  施其明坦言,这一金融创新模式让很多出版社对“现代纸书”模式树立了强大信心,相继加入制作大军中。同时,这也让很多大型出版集团看到了商机,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能与数传集团共同组建相关基金,投入到“现代纸书”等相关出版融合产品项目的投资运营中。2022年9月,数传集团与中图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非信银(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中图数传出版融合投资基金”,为困扰出版社“不敢投、没钱投、收益难”等几大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施其明表示,下一步,数传集团将与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在出版融合业务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大力度引入出版单位和社会资本,借助数字技术,持续深化金融创新与出版创新,引领出版融合业务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同时,数传集团将探索包括元宇宙产品、数字资产、知识产权维权运营服务等新兴领域,共同打造文化版权领域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