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版权协会主办实务分享会,聚焦AIGC智能创作

智能时代版权助力生产力变革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朱丽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21

  以AIGC(AI生产内容)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版权问题也引起人们关注。

  “AIGC时代,设计师会被淘汰吗?”“法律只保护真正的原创!”日前,由深圳市版权协会主办的以“AI无边界,视觉版权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第八期深圳版权实务分享会举行。来自视觉创作、内容创作等领域及版权界、律师界的嘉宾参加会议,就AIGC时代的创意设计与版权保护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数字水印护航内容版权安全

  随着AIGC不断涌现,其版权保护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版权从业者也在不断进行讨论和思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业界主要讨论的问题在于,由于AIGC的生成过程是由计算机程序完成,权利是属于程序的开发者还是属于使用程序生成内容的个人或公司,难以确定。其次,AIGC的生成过程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其独创性难以确定。此外,如果一个AIGC生成内容与已有的作品相似,那么这是否构成了侵权?

  面对AIGC生成内容带来的版权争议,通过版权确权进行版权保护是常用的措施。会上,深圳市版权协会秘书长罗凌以AIGC生成的视觉类生成内容举例提到,视觉版权类作品涵盖视听类作品、美术作品、设计图、摄影作品的著作权。

  “当前,针对上述这些作品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主要是数字水印,通过标识作者、所有者、发行者等信息,携带版权保护信息和认证信息,鉴别出非法复制和盗用的数字产品,保护其数字产品的合法拷贝和传播。”罗凌介绍,数字水印是一种不可见的标记,通常嵌入到数字图像、音频或视频中,以证明该文件的所有权和完整性。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音频、视频、图像、电子书籍、证件等。在数字娱乐产业中,数字水印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游戏等数字内容的保护和管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水印技术可能会与之融合,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保护。

  据了解,不久前,谷歌旗下的AI研究机构DeepMind发布了全球首个数字水印SynthID,主要用于提升生成式AI产品生成的图片安全,帮助用户识别图片的来源。未来,该水印会用于文本、视频、音频等领域。据悉,该数字水印能强化内容版权保护,确保相关AI生成内容的完整性及创作者版权权益,防止内容被盗用或复制。

  “数字水印在实现版权保护、证据保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水印是用于确保数字内容质量和真实性的技术,在数字内容中嵌入特定信息以验证真实性和准确性。数字水印的思想与传统版权的保护理念相似,只不过保护对象从物理世界转向了数字领域。”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分享,清晰地了解了数字水印在数字资产权益维护和版权维护中是一种重要工具,能够保护数字内容的安全及版权。

  AIGC生成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

  今年3月,图像软件巨头Adobe宣布推出名为“萤火虫”(Firefly)的创意生成式AI,正式入局AIGC商业化赛道。分享会上,设计师们提到,连Adobe都开始用AI生成图像,设计领域还需要真人设计师吗?“设计师不会被淘汰。”AIGC魔法学院主理人木七表示,从产业看,AIGC带来的是一个增量的时代;从发展进程看,人类发展史上的常态,生成内容的需求是一直都有的,生成的方式也是在变化的。

  Adobe相关负责人表示,AI正在提供一种打开世界的新方式,设计师可以用最顺手的方式来实现创意,“帮助创意人而不是取代创意人”。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由于AIGC的快速迭代演变,国内大模型百花齐放,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随着大模型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众多公司正在加速落地AIGC产品。AIGC正催生未来数字内容创作与交互的新范式,在策划、生产、传播等维度延伸,给版权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根据记者观察,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AIGC工具用来训练AI的图片数据库来源不明确,这就有可能导致生成内容中隐含大量未经授权的图片。罗凌指出,AIGC所使用的大模型使用的训练数据可能来自未经授权的作品,就会存在侵权嫌疑,对于AIGC生成内容的商用和权利归属,仍待社会形成共识和法律进一步规范。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13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8月15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出台既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风险的现实需要。

  “总体来看,只要监管得当应用合理,技术进步不仅不会伤害版权,反而可以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版权。”木七建议,我们要适应与拥抱AI时代,主动出击才是强者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