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海内外印刷界的谭老,走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20
9月8日,受全行业尊敬的谭俊峤先生突然驾鹤西去。惊闻此消息,不由想起谭老生前的音容笑貌,是那样的令人尊敬、可亲。作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老朋友,谭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约稿,以及有关行业发展的讨教时,每次都是和颜悦色,倾注对行业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前瞻思考。先生已逝,其功永存。怀着崇敬与感伤,我们向这位深耕行业多年的专家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
他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
在记者的印象中,谭老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近些年的行业会议、论坛、展会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即便那时他已到鲐背之年。“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只是想为行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谭老自己的话说,从1949年参加工作以来,前35年,他是“万金油”,一直从事轻工业方面的计划、管理、进出口等工作,方方面面都了解一些;后39年,他献给印刷包装业,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
谭老是辽宁省沈阳市人,1927年出生,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他曾任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包装印刷分会、快速印刷分会理事长;离休后,他是印工协荣誉顾问、印刷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标签印刷分会名誉理事长。
“离休后发挥余热,在柔性版、快速、防伪等印刷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印刷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是谭老获得2001年第六届毕昇印刷奖的获奖评语。他言传身教地向业界诠释了什么是为包装印刷事业奋斗终生。
谭老曾这样告诉记者,“印刷包装业是一座金矿,里面有无穷尽的宝藏,深深地吸引着我去挖掘。”于是,谭老见证了中国印刷业从“铅与火”跃向“光与电”,迈向“数与网”,见证了包装业“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
一不为钱,二不争权,三不为名,到底图啥?因为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能与印刷、包装业结缘,是我的骄傲。”谭老曾说,如何让包装业、印刷业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需要,是他最大的愿望。在他有生之年,会继续为我国的包装和标签事业贡献力量,像诸葛亮《出师表》中所写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他是我国包装印刷业的“活字典”
在业界,谭老被誉为中国标签和包装印刷行业的创始人和推动者。在记者看来,他是我国包装印刷业的“活字典”,经历丰富,退而不休,深入研究,“笔头”上见真功夫。
2017年,已90岁高龄的谭老出版了他的第四部个人文集《创新跨越》。从《中国包装印刷工业二十年》《世纪跨越》《转型跨越》到《创新跨越》,4部文集,每本字数均在20万―30万字之间,间隔仅4―5年。要知道,出版第一部个人文集时,谭老已经77岁了。虽然打字、复印等琐事都靠身边同事、朋友和家人帮忙,但大多数事情他都亲力亲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记者犹记得2013年在第三部文集出版时,谭老赠阅文集于记者,并仔细地盖上他的名章。那一刻如同传承,谭老将毕生研究以及对行业的热爱之情交付于记者手上,记者倍感责任重大。
而最让业界振奋的,是谭老作为重要代表,撰写调查报告,4年“死磕”全球最大的液态食品包装系统供应商之一——利乐公司,终令利乐公司获原国家工商总局6.68亿元“天价”垄断罚单。
啃下利乐公司这块“大骨头”不仅需要勇气也并非易事,要知道利乐包一度占据了相关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为了掌握一手资料,谭老与课题组成员深入走访北京、青岛、济南等地多家相关企业,并通过电话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考察,提交调查报告《液体食品纸基无菌包装行业竞争状况研究论证报告》……终于,这一案件尘埃落定。
垄断的打破有助于我国包材市场的良性发展,大大激活了民族制造活力。
他是获世界标签最高奖的中国第一人
在国内享誉业界之外,谭老还是站在世界标签最高领奖台上的中国第一人。
201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当地时间9月25日晚,在2017全球标签大奖颁奖晚宴上,谭老领取了全球标签产业至高殊荣R·斯坦顿·艾利终身成就奖,奖励其为标签行业的推广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至少为行业服务25年。9月28日,谭老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归来后,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专访,听这位90岁高龄的带头人讲述如何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那个夜晚,谭老始终难忘,“当时组委会宣布我的名字并让我上台领奖时,全场来自全球的500多人都站起来为我鼓掌,我真的倍感荣幸。”
在谭老看来,这是评委们对中国包装和标签印刷业的肯定。“这是几代中国包装印刷人及中国标签印刷人在振兴和发展中国包装印刷及标签印刷事业所作的贡献。我深知,过去工作中的许多成绩得益于我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里,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我有幸跟随中国印刷、中国标签行业的成长而成长。”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为振兴印刷工业所作出的贡献,他勤勉耕耘、敬业尽职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