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媒体数字治理 强化业务引导力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07
核心阅读
通过数字治理手段,实现一站式考核、一体化管理,生产过程科学分类、全流程监控。将11个部门,5个业务板块,26个发布渠道的考核集中,梳理出5个量化板块,7类统计表单。通过线性制度,规范各自为政自设标准的杂乱无章问题,形成通用的29类纸媒、61类新媒体量化标准,将传播路径与传播数据分析同步呈现于考核过程,使考核体系与生产流程高度匹配,强化业务引导力度。
在习近平总书记“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中华合作时报社融媒体中心强化实践,依托内生技术力量,搭建融媒体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盘活存量数据、规范增量数据,优化生产流程与绩效考核,将数字治理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新动能。
深化实践,汇数据、聚人心、见实效
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地调研与同步实践,中华合作时报社融媒体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于2023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实现多渠道数据集纳、全网舆情监测、纸媒采编、多渠道分发、统计考核的数字化管理。
“数据+内容”,盘活存量数据。通过对3家单位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在管理平台形成图片数据库、视频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7个资源数据库,包括60万条信息数据和各类图片20000+、视频1000+、图解100+。以各类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总社、报社、系统单位实际需求,以重大主题与宣传活动为契机,推出主题教育、产销对接等综合网络专题,发布“数字供销档案”、全国供销合作社VR综合展示大厅、供销合作社系统政策、供销合作社史、供销合作社系统帮扶工作等5个专项数据库,以需求为导向,使数据池中的数据流动和运用起来,进一步挖掘各类数据的分类价值与汇聚价值。
“数据+服务”,规范增量数据,实现资源化利用。
规范数据采集,制定数据标准,通过智能分析及标签等功能,对新增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存储和资源化管理。构建微信矩阵功能模块,集纳来自主流媒体、地方媒体,以及省、市、县、基层社四级单位的网站、500余个微信公众号和26个省级行业社群的行业数据源,以供销合作社省级微信为试点,搭建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国矩阵,在重大活动和会议宣传重要时期,以点带面、多点联动,形成矩阵化传播效能。与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联动,激发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闻宣传积极性,形成宣传合力,有效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数据+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与绩效考核。
综合管理平台搭建分角色个人中心和“供销小厨”“舆情动态监测”等高可视化指挥大屏,降低技术门槛,消除跨部门项目合作的平台障碍。优化平台流程管理功能,实现新闻内容“一次采集、多渠道生产”的指挥与调度,并推进记者全媒化发展,将一线采写制作的文图、音视频素材,统筹分发至各渠道生产线,通过平台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中华合作时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7个移动端微信号发布,解决新闻资源与信息数据的流通、生产、管理、利用等综合管理问题。
同时,通过数字治理手段,实现一站式考核、一体化管理,生产过程科学分类、全流程监控。将11个部门,5个业务板块,26个发布渠道的考核集中,梳理出5个量化板块,7类统计表单。通过线性制度,规范各自为政、自设标准的杂乱无章问题,形成通用的29类纸媒、61类新媒体量化标准,将传播路径与传播数据分析同步呈现于考核过程,使考核体系与生产流程高度匹配,强化业务引导力度。
加速数字治理成果转化
坚持内容深化与技术创新双驱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为指导,深耕新闻内容生产,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打造贴合内容与业务流程、应用场景的平台架构。
坚持技术自主,高可适有序汇聚。坚持技术自主,充分发挥内生技术优势,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定制化构建数据资源池体系,适时迭代,有效推进数据资源化。实现供销合作社系统数据有序汇聚、统一调用,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闭环,推进数据由资源化向资产化、资本化、价值化转变。
坚持机制保障,高效协同。坚持统筹协调机制与技术改造同步,以制度约束将分散的业务统一于同一管理平台,以制度保障数据资源充分共享,以制度引导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应用集成和业务协同。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