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白驹过隙间品读佳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5
两位作者两本书起同一个名字的情况,真不多。最初看本期榜单上的《历史的镜子》,还以为是吴晗先生那本,又想,多年经典重又上榜,得研究一下是为什么。及至拿到书,才看明白,这一本《历史的镜子》的作者是阎崇年先生。20年前,在北京地坛书市,《正说清朝十二帝》洛阳纸贵,那时阎先生近70岁,已在《百家讲坛》节目上闻名全国。这本“阎崇年先生的历史文化课”“集合阎崇年先生一生研究成果之精要观点、治学之心得体会”的《历史的镜子》出版时,阎先生已经九十高龄,让人不禁感叹,20年倏忽如白驹过隙。
阎崇年此次的大作分五编:以史为鉴、文化遗产、历史人物、读书修身、爱国精神。既然提到吴晗先生的《历史的镜子》,不能不谈几句。作为曾任教于西南联大的明史专家、现代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吴晗的《历史的镜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又是一本历史知识普及读本,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两本《历史的镜子》一起读,很有意思。两书出版时间相差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这几十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其中的细微差别又如人之指纹,绝不重样。
《博物馆是什么》讲的是湖南省博物馆(又称湘博)的诞生,以对谈的形式呈现了湘博近10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湖南省博物馆与“众”不同,“湘博告诉你如何从一粒沙开始,到建筑、园林、展陈,甚至文创都可以拥有湘博的精神和烙印”。博物馆的“玩法”可以有很多,正如作者之一张小溪所说:“博物馆之间的展览与服务已相当‘内卷’……很多展览不只有图录、策展人导览、语音讲解,还匹配了一系列讲座,针对成人与儿童分别设计互动活动,有非常立体的呈现、阐释、延伸。2021年长沙市博物馆举办的法门寺地宫临展甚至研发出相应的‘剧本杀’,穿着古装的玩家在展厅里通关,不断拓展着边界。”“湘博”一直坚守初心。
比博物馆规模大的是博物院,故宫就是博物院。一般人逛故宫,其实很难体会到它作为博物院的特点。作家张程的著作《藏在故宫里的中国史》充分展示出故宫作为博物院的不同。“故宫里只有600年明清史?不,故宫里有一部5000年中华文明史!”它“聚拢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文物精粹”。作者从散氏盘、毛公鼎、《洛神赋图》、《上阳台帖》、《四库全书》等入手,串联起一部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中国史。自器物而入谈古代的书,榜单上还有《古物中的生活新知》,是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当引子,“将历史故事、人物典故、古典诗文、文博考古、文化常识、民俗知识”汇集其中。
再看榜单上其他书,《春秋十日谈》讲了10个故事,令读者窥见春秋的风云变幻,明白《左传》的微言大义;《海上古籍风云录》从多角度追溯古籍得以问世和流传的种种幕后故事;古籍收藏名家韦力先生写了一本与藏书无关的《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纵观了3000年中国的儒学史,值得期待;《亚洲文明史纲:文明互鉴的东方智慧》和《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都是谈文明,一个“互鉴”,一个“比较”,相距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