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仲肯》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
藏族题材电影的有益探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15
8月9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电影《仲肯》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
与会专家认为,电影《仲肯》关注当代普通人的精神困惑,关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融,通过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利用风格化的镜头语言,在藏区山水之间,对生与死、信念与执念进行了探讨,对于藏族题材电影进行了有益的开拓和探索。
电影《仲肯》讲述了一个名叫仲肯的汉族男人,在藏区流浪多年,执着地想要成为格萨尔王传世故事的颂唱艺人“仲肯”,但终因路途所遇人与事,渐渐放下执念,回归自我的故事。通过仲肯一系列看似荒唐但充满奇幻的遭遇,试图向更多人传递出作者的表达,那就是人生中最具力量的时刻,并非坚持,而是放下,放弃那些禁锢住我们的欲望与执念,从而实现与自我生活的和解。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表示,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中,《仲肯》这部电影艺术坚守的态度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用心拍摄的电影,将藏汉融合体现得非常好。”
中央文史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影片的题旨高远深邃,不仅讲述了活着要有信仰追求,而且深化到“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勇敢地生活”。
“这个片子我概括为一场朝圣之旅、一场心灵之旅、一场放下之旅和一场解脱之旅。”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影片有鲜明的主题、新意的表达和丰富的镜头语言。他为影片采用的大量的写意、诗意和隐喻的手法点赞,“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虚幻和真实的场景交替,这样一个诗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让执念和信仰的边界更加模糊。”
中国电影资料馆融媒体中心主任、研究员皇甫宜川认为,这部影片对于藏族的文化历史和当代意义进行了有益的开拓和探索。对藏区的介绍和呈现,不能仅仅依靠旅游,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小说、电影等文艺创作去展现。
电影《仲肯》监制江平介绍说,格萨尔王是藏民族给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看到一群年轻的电影人不谈条件,不谈酬金,天天挤着皮卡混在一起,共同克服高原反应,只为做出一部对得起自己良心的电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各民族的融合做点贡献,他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