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与时代同行,打造中国气派学术精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15
在日前评选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斩获颇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9册)获得优秀图书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的《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使命与实现路径》、原总编辑周蔚华的《中国特色出版学理论体系建设论纲》获得出版科研论文奖。
人大出版社是连续八届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出版单位之一。回顾过去,人大出版社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出版理念,精品战略一直以来都是人大出版社坚定不移的目标。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八连贯”的优异成绩,正是人大出版社在精品学术出版领域默默耕耘的必然结果。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丛书
获得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9册),是一套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特征的法学理论丛书。它是中国法学会2015年设立的重大出版项目,也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选题策划是精品出版的源头。在重大理论阐释、重要学术成果传播方面,人大出版社始终与国家需求、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积极努力将国家发展需要的最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出版物。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法学研究面临着新的任务,特别是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李永强介绍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阐释、支撑和发展,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法学研究的使命,也是法律出版的使命。正是这样的使命感,让人大出版社决心来组织策划一套这样的大型丛书。
寻找优秀的图书选题和作者资源,考验着出版人的出版眼光和前瞻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由中国法学会和人大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实施,最初双方是如何达成合作意向的呢?人大出版社策划编辑郭虹(时任法律分社副社长)回忆说,当时,她偶然了解到中国法学会计划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正在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共同进行选题策划和组织实施,就敏锐地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出版机会,第一时间向出版社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了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人大出版社第一时间提出了整体的选题策划构想和详细的选题论证材料,并得到了中国法学会的认可,经过详细的论证、准备,进入编撰和出版阶段。
李永强表示,本套丛书正是立足国家需要的选题方向的代表。
获奖背后彰显出版高质量发展理念
细数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人大出版社共获得19个奖项,涉及图书奖、抗震救灾特别奖、出版科研论文奖、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奖等多个类别。仅图书方面,就有9种图书入选图书奖,1种图书获图书提名奖,获奖数量名列各出版社前茅。从第一届的《法律科学文库》(19种)、《康有为全集》(12卷),到第八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9册),梳理这些获奖图书选题,不难发现,它们尽管涉及的具体领域有所不同,但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色和亮点可循。
专业性突出,学术前沿性强,内容质量极具竞争力,这是人大出版社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人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密切跟踪学术前沿动态,紧紧抓住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倾力打造体系性、原创性、首发性强的精品力作。如,第八届获奖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9册)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厚积淀,又有对实践问题的有力回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当今世界国际政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六届获奖作品《高思在云》全面论述西方世界如今面临的全球化困境,深刻剖析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聚焦中国视角、解决中国问题、给出中国答案。人大出版社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出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质作品,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发展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例如,第四届获奖作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10卷)》,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世界各国人民了解、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推动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又如,第五届获奖作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探寻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及其独特性。
在数字出版方面,人大出版社同样交出了漂亮答卷。“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获得了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提名奖。人大出版社2018年入选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参与研制了4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形成了高质量学术内容和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出版融合发展产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人大出版社潜心研发了“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数据库设置著作全文库、研究文献库、名家百科库、视频资源库,面向广大用户提供全面、丰富、专业的研究资料和知识服务。这成为人大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媒体融合相关政策部署,打造数字出版产品精品的重要成果体现。
让获奖作品继续拥有更好市场表现
回顾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的19个产品,每一种获奖产品背后都凝聚着人大出版人的心血,同时也得益于人大出版社在出版理念、出版制度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
围绕人大出版社的出版高质量发展理念,李永强总结了以下6个方面的经验: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提高站位;二、以主题出版和重大工程为引领,打造时代精品;三、注重突出原创性、专业性、学术性;四、注重编校质量,强化流程管理,提升内容质量;五、内容为王,扩大边界,做好融合出版;六、强化营销宣传,巧用媒体平台,保障精品传播。
做好传播工作,让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作品继续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这成为获奖之后人大出版社更为关心的话题。对此,李永强介绍,人大出版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发挥获奖作品的应有价值。
首先是拓宽获奖作品宣传和销售渠道,争取打造网络现象级“爆品”。例如,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推动获奖图书进馆、进机关、进校园、进网络讲堂,与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合作,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的宣传效应,将获奖图书的影响力与销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将人大出版社的出版品牌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其次是鼓励获奖作品走出去,依托既有海外出版传播渠道,加强海外布局、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水平,并依托公共出版交流平台凝聚出版合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优秀出版物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八连贯’是对全体人大出版人辛勤耕耘的肯定。获评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将继续坚守阵地、勇于创新,做好各项出版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绵薄之力。”李永强表示。
接下来,人大出版社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严把出版导向,强化选题策划,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图书,打造具有人大特色、学科齐备、层级完善的教材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