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阅读这件平凡小事

作者:《文汇报》记者 许旸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14

  每年最炎热的季节,上海书展的醒目元素就从上海展览中心流向城市各个角落,汇成沁人心脾的书香,拥抱每一位爱书人。

  作为文化记者,我与书展并肩战斗近9年,8月聚会已成默契约定。这是一年一度出版人的相聚,也是市民读者的大型“淘宝”现场,更是纸上风华与人间烟火的温暖盟约。

  我亲历了阅读的力量如何生根发芽,郁郁葱葱。还记得2014年8月上海书展,女儿不满1岁,坐在小推车上,我和老公、婆婆兴冲冲带她逛夜场。穿行童书展馆时,标准“理工男”爸爸扫货淘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精装,畅想和女儿促膝谈论科学的未来图景。

  “时间是怎样爬过了我皮肤,上海书展最清楚。”办公桌边挂着八九块颜色各异的采访证,从读书时约同学好友逛书展看热闹、攥着门票带爸妈挑几本他们喜欢的书,到最近几年穿过书山书海忙着采访报道,不经意间我完成了从门外汉、旁观者到亲历者、见证者的角色转化。走过近20年的上海书展,对我不仅意味着7天乃至更长天数的高强度工作周期,也是与出版界好友相聚畅聊的大派对,更是城市书香生活的鲜活注脚。

  你会发现,上海书展往往比盛夏的烈日更“热”——全国各地出版人争相把压箱底的好书、刚从印厂卸下的热气腾腾的新书带到书展首发,他们觉得上海的读者识货懂书。用“出版人的狂欢节”来形容上海书展并不夸张,好几位出版社掌门人连续十几年“打卡”,他们每年都被读者、同行和自己的激情所点燃,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重新拥抱初心。

  不少编辑小伙伴们在书展期间“火力全开”,甘心“身体被掏空”,爱上“摆摊秒空”的成就感。有人总结说:“上海书展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会让人付出这么多精力和热情?因一直力求向国际书展靠拢,精益求精;因其文化属性,让主办方和读者都对其心存敬畏;也因是书展中较少有的大型零售市场,让很多平时无法露脸的好书有了主场。”

  上海书展也获得了读者热烈的拥抱。书展期间每天都能看到无数家庭结伴同行,就像9年前我们一大家子齐逛书展,亲子阅读的镜头充溢于每个角落,我仿佛看到一个个美妙的问号在他们脑中诞生。安顿好奇心、激发更多好奇心,这不正是阅读最大的魔法吗?

  还有不少资深书虫,从书展活动列表中圈出心仪作家新书和阅读活动,制成书香地图攻略,按图索骥“一网打尽”。人气好书很快卖到断货,并一直补货,爆款书更是“手慢无”。不止一位读者告诉我,有些东西很难从冷气充盈的家中或电子屏幕上获取,而流连书展与好书、名家面对面交流,仍拥有不可替代的热度和质感。有时,赶上周末客流高峰,延安中路的排队读者与南京西路的排队读者,甚至会在铜仁路交汇,从队首走到队尾要10多分钟,有些热门签售场次或名家讲座,读者甚至排队等候半小时至1小时才能进入会场,但蜿蜒长龙不急不躁,井然有序。

  去年上海书展于我更是新一层的突破——我不仅用文字图片记录书展现场,更以出镜方式拍摄采访书展的多个有趣瞬间,一期期视频在开通不久的个人视频号“许蜜桃下午茶”发布,获得了很多新老朋友的鼓励点赞。

  今年在第19届上海书展上,我依然会用多种方式直击现场,解锁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定格阅读这件平凡的小事,给予生活美好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