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蓄力文化“出海”

作者:本报记者 郝天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4

主题:探索高校出版社的海外传播

嘉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理事长 李忠(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 王焰(中)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郝天韵


  高校出版是我国出版行业的一股中坚力量,多年来在学术出版、教育出版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海外传播成为高校出版社重点探索的领域。7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理事长李忠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王焰做客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围绕“探索高校出版社的海外传播”这一主题,畅谈创新思考与前景方向。


  承担使命 创新探索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作为中宣部直属单位,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出版、中国出版走出去等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集团总经理,李忠多年来致力于对出版业开展深度研究与宣传工作。尤其在近段时间,他集中对四川、上海、江苏、北京等地的多家新闻出版广电单位进行深度走访调研。期间,李忠对高校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等出版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感触良多。

  “高校出版社是我国出版行业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有自身的特色。总的来说,高校出版社一是具有很强的学术背景和学术出版能力;二是高校出版社承担了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三是高校出版社在学术出版的国际化,及对标国际和国内方面,具有独特的引领作用。”李忠说道。

  然而,当前高校出版社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那么,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呢?李忠认为,首先,在高质量出版、高质量学术出版方面,一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加强数字化出版内容和平台建设,开发出真正适合当前时代的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学术和数字化文化产品;二是通过自身的优势,注重输出高质量的学术与文化内容,从方向、标准、内容上做全面的数字化提升和高质量规划。

  其次,在文化传承方面,运用好特有的高校师资、学术等资源,通过创新的媒介和个性化的阅读模式,利用好数字技术与内容和受众大数据,更好地满足各类读者需求,更高效地提升自身肩负的社会价值。

  最后,在国际化方面,一是学术出版内容与国内、国际对接,增强学术出版的国际学术地位;二是精选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故事,研究中华文化的国际化表达,并通过与海外出版社合作,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和发行,不断向海外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主流、权威表达。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可以看到高校出版社近年来不断创新探索,尤其在出版走出去方面肩负着讲好中国学术故事、教育故事、文化故事的任务使命。”李忠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也为双方进一步联合探索高校出版社的海外传播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出海”硕果累累


  正如李忠所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高校出版社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与口碑,也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访谈现场,王焰具体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业务布局、工作重点,以及取得的成绩和案例。

  尤其在数字化与国际化方面,王焰做了重点介绍。她表示,在数字化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积极推进教育出版领域的新融合新发展,持续打造“教育出版生态圈”,为传统出版赋能。

  在国际化和走出去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实施文化“出海”战略,在内容生产和版权贸易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在主题出版、学术出版、教育出版等领域均有亮点。

  在主题出版走出去方面,如出版的《红色弄堂》法文版,《从黄浦江到叶尔羌河:上海第八批援疆规划建设工作纪实》哈萨克文版,《战“疫”天使日记》英文版、阿拉伯文版、法文版等,在世界各地出版,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如《中国艺术哲学》俄文版和英文版、《春秋公羊学史》韩文版、《解读敦煌·中世纪服饰》日文版、《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越南文版、《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英文版等出版,不断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声音;出版关注中国哲学与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英文学术丛书“WSPC-ECNU中国书系”第五卷至第七卷,旨在向世界介绍和解读近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推动中国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在教育出版走出去方面,如继被全球Scopus数据库、美国ERIC数据库、挪威国家科学期刊、丛书和出版商注册目录收录后,2018年创刊的《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于2022年被纳入芬兰学术评价数据库(JUFO Portal)期刊名录,引用分3.7,跻身Scopus数据库的Q1分区;为国际学校1—12年级外籍学生开发的中国文化通识型教材《中国研习》目前已输出阿拉伯文版、俄文版、马来文版等6个文版;金牌教学辅导书“全新英语听力”“全新英语阅读”小学阶段版权输出越南;2023年5月,成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书展(中国主宾国)上举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类图书和品牌推介会。

  “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们不仅在传统出版方面一直稳步前行,还与时俱进,在数字化和国际化方面不断探索。这些探索和部署其实都基于传统出版的厚实积累,只有先把传统出版的底子做好了,内容夯实了,后面才能够共同前行。”王焰说。


  走出去领域再添实绩


  谋定而后动。基于深度调研与规划,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拍即合,在文化“出海”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致力于进一步践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此次合作,我们将通过建设出版行业海外内容传播平台,重点围绕‘优秀出版作品及衍生品的海外运营、传播,扩大中国出版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展开,从孵化端、发行端、制作端到技术端多维度、多形式的合作,共同推动和提升中国出版内容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李忠表示。

  具体而言,合作将依托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在上海建设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出海”基地,通过上海市授权使用的国际海底光缆专属“出海”网络通道,一是建设融合出版的海外新媒体传播运营平台,开展版权内容的海外社交媒体投放、传播及运营;二是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丰富的学科、教师、专家、学术等资源,共同策划、制作课程、讲座、课件等相关知识推广、普及、教育等视频内容,并通过海外平台投放;三是依托集团在海外新媒体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内容分发及运营团队,合作开展海外新媒体及电商平台的图书、电子书、有声听书线上销售等业务。

  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期耕耘的优质品牌“文字学”系列。据王焰介绍,这一系列是该社依托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出版的系列中国文字学研究的精品著作,为中国文字学研究学科建设起到扎实的奠基和引领作用。对此,王焰信心十足:“希望通过合作,将‘文字学’系列实现更广的延展和更深层的品牌效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合作过程中,希望我们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在技术、业务、市场、项目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同时,支持与推动两家单位及各自合作机构、下属关联企业等开放更多合作资源,寻找更多合作机会,逐步实现双方产业链和要素资源方面的全面嫁接与赋能。”李忠说。

  此次合作是数字版权和走出去的形式创新与有益尝试。可以预见,双方将通过联手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作品,在出版走出去领域再添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