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街道不断提升“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实效——
立足地方优势 争创全国一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3
▲莘塍街道“心澄”志愿者向市民宣传“扫黄打非”知识。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街道 供图
▲莘塍街道打造的“扫黄打非”主题公园。 黄琳 摄
“2017年,我们街道就被评为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2019年,街道实现了所有村(社区)‘扫黄打非’进基层标准化站点的建设全覆盖。”说起浙江省瑞安市莘塍街道“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取得的成绩,莘塍街道党工委委员郭金雷充满自豪。
对下一步工作的目标,郭金雷十分明确且坚定:莘塍街道将充分发挥省级示范点的区位优势和特点,强化多方联动,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实效和示范点影响力,争创全国一流示范点。
多措并举 强化体制保障
“做好‘扫黄打非’工作,要立足地方实际,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各项工作有效高效开展。”郭金雷表示,莘塍街道瞄准“扫黄打非”进基层全国示范点建设,织密“扫黄打非”工作一张网。坚持领导带头,强化示范引领,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扫黄打非”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优选配强“扫黄打非”办公室人员,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基层党委主要工作议程,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主动性和凝聚力。
莘塍街道“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总结阶段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方案。此外,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街道年度考核体系,制定出台专项整治方案,细化宣传教育、巡查报告和联防协作等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人,确保“扫黄打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队伍建设上,坚持专业队伍先行,志愿队伍跟上。专业队伍联合政法、公安、执法、消防、市监、教育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专项整治队,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群防群控、联打联治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心澄”志愿者队伍作用,使以社区干部、村民代表、文化骨干、“五老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志愿者队伍能在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中担任好“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角色。
此外,莘塍街道还把各个专项行动与单位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加强对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电子出版物市场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尤其加强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的整治和规范,精准打击文化市场经营乱象。坚持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建立以驻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协管员、村干部为主体的责任区管理体制,对辖区内各经营单位和活动场所坚持每周一查,每月一大查。
筑牢阵地 实现精准触达
“扫黄打非”主题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护苗”示范街区、“护苗”示范校园、“护苗”驿站……为打通“扫黄打非”进基层的“最后一米”,莘塍街道构筑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层阵地。
“扫黄打非进万家 绿色网络人人夸”“维护民族精神文明扫黄打非时刻进行”……在“扫黄打非”主题公园,随处可见朗朗上口的“扫黄打非”宣传标语和“扫黄打非”内容介绍牌。“我们希望群众在茶余饭后、在公园休闲锻炼的时候,可随时随地学习‘扫黄打非’知识,自觉主动地成为‘扫黄打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郭金雷表示,莘塍街道充分整合资源,结合“扫黄打非”主题公园、文体中心、向上书屋、妇女儿童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寓言馆等场所,打造了一条“扫黄打非”宣传教育路线,并设置“护苗”驿站工作联络点,全新打造宣传教育阵地。依托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创建瑞安市首家以“扫黄打非·护苗”为主题的教育服务基地,内设科普展厅、“悦”读空间、儿童剧场等,通过优质的文化服务,为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同时,莘塍街道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扫黄打非”信息平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挥中心平台融合共建,设置了线索举报平台,建立简易高效的排查机制;将“心澄”志愿者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队伍,动员各行业、各单位结合基层实际开展宣传志愿活动,号召群众抵制各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辐射N个街道、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形成“1+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共同打造“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
此外,莘塍街道还设立了首个瑞安市版权服务中心莘塍街道工作站,定期开展版权知识宣传活动,开设版权登记热线,为企业和市民提供版权保护登记及维权咨询等服务,不断提升全民版权意识和辨别盗版的能力。
创新宣传 传承特色文化
今年端午节期间,莘塍街道“扫黄打非”工作站联合各村文化礼堂,开展了“迎亚运 过端午 展文明”“护苗2023·绿书签”宣传活动。以文化传承为目的,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龙舟手办、艾草香包,并分发“绿书签”,引导他们养成健康阅读、尊重知识的好习惯;以龙舟竞渡活动为契机,志愿者向现场群众介绍涉“黄”涉“非”基本知识和工作范围,延伸“扫黄打非”进基层覆盖面。
“在宣传上,我们注重与本地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扫黄打非’人人知晓,人人参与。”郭金雷表示,街道不仅首创“护苗”主题歌曲《爱的防火墙》,还制作了“扫黄打非”内容的鼓词、曲艺、米塑、竹编、小品、书法美术作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节目和作品进行展演。以知识产权宣传周为载体,开展“护苗·绿书签”等“扫黄打非”专项活动;以地方民俗文化节、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此外,还发动快递、网约配送、外卖等新业态群体,组织了300多名“小哥”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宣传单“配送”进千家万户,扩大宣传范围。
莘塍街道还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等创建评选为抓手,将“扫黄打非”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密融合,实现“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文明单位全覆盖。利用文化礼堂宣传普及“扫黄打非”知识,开展志愿者“扫黄打非”工作培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礼仪和“扫黄打非”意识培养,将“扫黄打非”纳入村规民约,将远离“黄”“非”纳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
针对近年来涉“黄”涉“非”信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监管和案件查处难度增大等情况,莘塍街道将执法监督与政策服务送到企业、群众家门口,在守护文化安全最前沿的同时,不断提升“扫黄打非”工作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