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

以史实和幻想为两翼 实现思想和艺术的统一

作者:钟海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出版寄语

  党中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出版工作者要把出版强国建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背景下思考,编辑出版无愧时代、无愧读者、无愧编辑职业的优秀作品。

  ——《天目》责任编辑钟海丹

  《天目》是儿童文学作家李秋沅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蕴含中国精神的历史幻想故事:女孩金杏意外得到了外婆苏玉的漆木盒子,盒中有天目残片。苏玉临终前留下了年少时与伙伴黄韵秋、林海涛复烧天目瓷的记忆。天目不仅是人间瑰宝,更被赋予了能令天下太平的神秘力量。当年苏玉、黄韵秋、林海涛得到了隐居避世的南月人青河的帮助,但因战乱和各种艰险,三人最终还是辜负了青河的付出。几十年后,老一代天目逐梦人相继辞世,他们留下遗憾亦留下希望和祝福,祈盼新一代人继续前行。这是一部想象奇诡、气势恢宏、极具美学追求的佳作,以史实和幻想为两翼,在厚重与轻盈间找到了平衡,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李秋沅的作品主题宏大、气韵生动,深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桂冠童书奖等奖项,其作品曾入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等。李秋沅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尤其喜爱宋朝文化,她对宋朝的好感来自对历史的独特思考,“我非常迷恋宋朝,我迷恋宋朝雅致的诗词、迷恋宋朝的古窑瓷器,我也非常迷恋宋朝人的精神气质,跟自然相契合的那种内敛、隐忍、脱俗的气度。宋朝最让我震撼的是在亡国的时候,众将士投海殉国,宁死不做亡国奴。宋的灭亡,是凝结在国人心中永远抹杀不去的血痕。宋人一定有宋人的血性与傲骨,有中国人的气概,所以我非常想为他们写点东西”。李秋沅所迷恋的宋朝精神正是她心目中的中国精神,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种以满腔热血捍卫理想、正义与尊严的精神。

  怀着这样的审美追求,李秋沅于2016年创作了《天青》,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小说以宋代汝窑天青瓷为线索,连缀起宗泽、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历史人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乐章。3年后,《天目》出版,因作品聚焦于宋代黑釉瓷盏,不少评论家将其视为《天青》的姊妹篇。其实,《天目》的创作灵感早于《天青》,来源于作家对福建建盏的喜爱。在书写过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后,李秋沅秉持一以贯之的严谨与审慎态度创作了《天目》,以两代人探秘复烧天目瓷盏为线索,融合《山海经》神话传说、中国瓷文化、茶文化、闽南地域文化等诸多元素,更为从容地书写了“大写的中国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气节、操守与高贵。

  《天目》之所以能呈现出接近纯文学作品的特征,正是源于李秋沅用文学激活了历史。她用当代视野去观照历史,让尘封的历史成为鲜活的素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作品展现出历史的厚重。小说中的娃镇对应的就是中国建盏之源头——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书中提到的建盏烧制步骤、龙窑结构、点火顺序等等,都经过严格考据;主人公探寻天目盏的源头所走的仙霞古道,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运输线最重要的路线之一;黄韵秋的祖宅“黄家堡”,原型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流亡福建漳浦隐居的赵家堡;黄家祠堂中的壁画,画的是崖山海战中最悲壮的场景;小说的结尾还提到,在杭州市上城区,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曜变天目碗,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曜变天目残片……在写作过程中,李秋沅不断翻阅史料,在历史的罅隙里发现细节,反复构思、反复推翻,而后重立。她努力寻找历史与幻想的最佳契合点,经历了进度停滞、初稿完成、不断修改、继续查找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细节等一系列过程,使《天目》画上完美的句号。作家磅礴的创作热情与爬梳史料的客观冷静互为经纬,在史实方面,能做到“无一字无来历”,这大大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同时,作家并未囿于史料,而是怀着悲悯之心,关注人性的复杂,在观照历史中折射出现实精神。少年读者可以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历史的嬗变,察觉人性的幽微,在历史的厚重中体会崇高美。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李秋沅小说突出的艺术特征。李秋沅将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志趣融入小说,书中提到的漆艺、金缮、建盏烧制技艺、点茶等,都是作家喜爱的文化;“南月人”的灵感源自福建百越族的传说,作家用浪漫的笔法加以重构:“在闽地山地,有一个神秘的南月族群,他们是帝俊的后裔,有着白皙的皮肤和非同寻常的瞳色,是火与土的主人”;女娲补天、羲和生十日等上古神话,都成了故事的背景。因为作家对多领域的知识涉猎广泛,做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所以,神话传说、瓷器文化、茶文化、闽南地域文化等诸多要素,才能在作者的妙笔下催生出幻想之花,自然地融入作品。李秋沅坦言,中华文明在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代表性的、体现时代审美趣味的器物——商的青铜器、汉的雕塑、魏晋唐的书法、宋代的瓷器……在书写幻想故事时,她希望在作品中触碰它们,让孩子们感知中国文脉。作家创作《天目》过程中的所有努力,都试图将真实融入虚构之中,营造似真似幻的氛围,让虚构的故事更加有血有肉,以便让读者理解、相信小说主题——担当与希望。正如小说中所言:“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愿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一代代……做好他们该做的,承担他们应承担的……”作家满怀社会责任感,以中华优秀文化为素材,用清丽的文笔、雅致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让读者在轻盈的幻想中,感受东方幻想的极致诗意与优美。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天目》高度重视,从选题阶段就把《天目》作为精品图书来运作,在其还未成稿时,就制订了一整套编辑、营销、推广方案。在编辑过程中,编辑不断与作家沟通,探讨图书表现形式、考证细节。为找准图书插画风格,编辑还和插画师一起查阅了大量瓷器、上古神话、民间传说、古代人物服饰等资料,《天目》的插图曾三易其稿,还召开专门的装帧设计讨论会,与出版社里的资深美术编辑共同探讨插画风格。最终,延续了《天青》中温婉、内敛的特质,使其具备瓷文化的特征,但风格上,更加深邃、神秘,使读者能想象出黑瓷天目的质朴、敦厚、雅致,与作者唯美的文字相得益彰。在图书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严把质量关,确保图书质量,按照精品图书的标准,把好创作出版的每一个环节,精编精制。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台了详细的宣传营销方案,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图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营销,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图书出版后,多位作家、评论家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上刊发评论文章,给予极高的赞誉。《天目》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福建省贡献奖,入选百班千人全国共读计划第23期五年级书目等。

  《天目》以极富福建地域气质的建盏为载体,用“天目”隐喻“苍天有眼”,为少年儿童传递人与自然共生、理想与担当并存的思想,既有历史故事的真实,又有志怪神话的轻逸,圆融而自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郑润良认为:“对少年读者而言,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开始建立个人对于尊严、意义、孤独、荣耀等人生重要命题的初步思考;同时,中国精神的引领将对他们的未来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李秋沅通过天马行空的奇谲想象、极强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辨,让小说获得了一种超逸的书写自由状态。《天目》对历史主题的挖掘、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人间大气、正气、豪气的赞美,对于当前儿童教育、儿童文学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