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认知大字典》

打造汉字认知新管钥 助力中华文化再传承

作者:李展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出版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高尚的文化操守、高远的文化眼光,终身致力于为国家、为社会奉献“可以传世”的文化精品。

  ——《汉字结构认知大字典》责任编辑 李展鹏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应当说,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背景下,汉字学的研究和汉字知识的推广普及,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研究,无论是国内文史哲等的普及,还是海外中国语言文字的教学传播,都离不开对汉字字音、结构、意义及其文化内涵的认知。

  由臧克和、刘本才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字结构认知大字典》正是一部很有分量的大型汉字文化辞书,其编纂依托一系列汉字资料数据库和信息化技术,紧扣“认知”二字,旨在为读者提供当今通用汉字字形演变、造字理据、字义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大字典》共560万字,分为4册,字头以国家2013年颁布的最新汉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简体、繁体、异体,一律按照该表,同时注明读音和《字表》中的代号。字头之下,则是条目的主体,分为“结构源流”“结构分析”“结构使用”三个部分。

  “结构源流”呈现字形,依次序排列出自商朝至唐五代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使用字形,以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发展演变的历史。为保证字形的准确可靠,字形图像取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出土文字语料库”和“传世字书语料库”。每个字形图像,都以简称形式标注出处、载体、朝代等信息,起到揭示文献用字年代和载体性质的作用,其全称,则可对应书后附录“字形文献来源”查出。

  “结构分析”揭示文字的结构类型,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以字头和“结构源流”部分展示的字形图像为依据,分析造字理据和字形结构的变化及原因,为汉字结构认知、汉字发展史描述、文字使用断代提供参照。

  “结构使用”分析字义,揭示字义与结构的联系及汉字的文化内涵。首先罗列《说文》《玉篇》《篆隶万象名义》《广韵》《集韵》《类篇》等历代经典字书、韵书的释义,以展示该字字义的演变,据此对该字的字义发展脉络、音义关系进行梳理,并附列现代汉语常用词,反映该字在当代的使用情况。

  主编臧克和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该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期进行汉字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化工作,建立了庞大的汉字数据库体系。臧教授早年著作《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一书曾获国家图书奖,后来依托数据库和汉字信息化技术编写的《中古汉字流变》《秦汉六朝字形谱》《中国文字发展史》等著作,也得到国家的重视,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等荣誉。另一位主编刘本才,是臧克和教授的博士生,在校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就参与中心项目,熟悉中心的数据库和汉字信息化技术。

  2017年,《大字典》初稿已编写了相当一部分内容,我社与作者方取得联系。经过认真审稿和考虑,我社认为该选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具有权威性。该书对接国家最新汉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并由著名学者主持编纂,对汉字形、义、用的描写、分析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在汉字结构分析类工具书、普及读物层出不穷,但科学性普遍不足的当下,能起到正本清源的引领作用。

  二是具有丰富性。该书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的一系列语料库,对海量的汉字字形材料和故训材料进行遴选、排比,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汉字字形、故训材料。

  三是具有系统性。该书倡导“结构认知”的汉字习得理论,在统一理论的指导下,描写汉字形、义、用发展演变的脉络,并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同时注意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对以往同类工具书忽略的战国文字、中古汉字等加以重视,打通了汉字古今发展演变的链条。

  因此,我社高度重视这一项目,社领导两度赴沪、宁等地考察洽谈,确定合作细则,安排了具有文字学专业背景和工具书编辑能力的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后将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顺利获得资助,为该项目的出版开了一个好头。

  在《大字典》出版之前,已有不少汉字结构、汉字源流方面的工具书,一类是定位于普通读者和语文教学的,如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简明汉字源流字典》、曹先擢等《汉字源流精解字典》、钱立中《汉字源流大典》,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一类则是供文字学研究者使用的专业工具书,如何琳仪等《古文字谱系疏证》、李学勤《字源》,都是为学界推崇或已经获奖的作品。经过进一步的审稿和调研,我社认为《大字典》的读者定位介乎两者之间,应是一部可供普通读者使用,但兼顾提高、专业性略强的汉字源流工具书,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所整合的数据库数据——包括历代字形数据,历代字书、韵书等故训材料的丰富性;而书稿存在的问题,一是因材料过多而芜杂,二是因成于众手而体例不统一,三是因欠缺打磨而行文不简洁。

  在明确定位和优劣势之后,我社确定了该书编辑加工的方向:删除少量质量较差的资料,总体上保持资料丰富性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统一体例,并修改文字,使行文简洁、一目了然。

  为达成这一目标,编校人员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数年坚定不移地朝这一目标前进,对书稿进行反复打磨、修正。在此期间,在内容增删、规范化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我社编校人员的工作得到了主编的肯定,大部分的修改意见都得到采纳,正是作者和编辑的良性互动和相互成就,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水准。

  对于这样一部大型工具书,撰写和编辑加工其内容固然很不容易;同时,由于文字学的学科性质,《大字典》版面呈现上也有不少技术难题需要克服,《大字典》资料的丰富性,更增加了版面呈现的难度:一方面,要将大量的汉字字形图片美观呈现在版面上,程序的编制殊为不易;另一方面,很多生僻字、异体字、古文字的隶定字,在计算机中输入也需要特殊的技术。因此,在图片处理、字符输入、检字表编制方面,该书的出版有赖于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所致力的汉字信息化技术,主编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才使得这部《大字典》能够最终以较好的质量呈现。

  《大字典》出版后,为最大限度实现其社会效益,我社在经过多次讨论后,把定价控制在十分“亲民”的范围内,创造实实在在的条件,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和购买这套书。

  此外,对于该书,我社积极进行宣传,在媒体刊发了书讯及专家评论,并被多家行业媒体转载。曾任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西部教育出版社协作研究会秘书长的李人凡先生为本书撰写了书评,深入总结图书特色、意义及价值;《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版以《建立保存人类书写记忆的文本库》为题,刊发了对《大字典》主编臧克和的专访。报刊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评论,使《大字典》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我社充分发挥自有流量运营平台的作用,做活知识服务,请编辑人员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直播,以通俗、有趣的方式普及汉字文化,同时提高图书内容二次创作能力,推动内容专题化、专栏化呈现,增加了《大字典》的附加值。

  《大字典》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是对我社付出努力的高度肯定,这一项荣誉凝聚了众多学者和出版人的智慧与汗水。一部工具书的出版之日,就是它的修订开始之时。这样的一部大型、信息量丰富的工具书,需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接受大众考验。我社将特别注意搜集广大读者对这部书的反馈,为以后的修订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衷心期望,《大字典》能够成为一部长期服务于社会的具有生命力的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