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科普:
奔赴星辰大海 启迪科学智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1
社科、科普
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纵览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上半年优秀少儿图书中的社科和科普类图书,原创图书的策划能力明显提高,摆脱了条条框框,既充满趣味性,又有故事性,自然获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这些书不仅引领少年儿童走进科学,学会如何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了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
科学家精神融入其中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优秀的科普图书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报国的崇高理想。
作为一部重量级少儿科普读物,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在图文并茂介绍我国各行各业代表性科技成就的同时,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融入其中。
众多院士和科学家在胸怀国家科技事业的同时,心系少年儿童成长,全力支持科普出版事业。该丛书入选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由18位院士主笔,涵盖近200位科学家的故事和170个中国科技亮点,内容涉及医药卫生、信息、环境、气象、石油和天然气、矿产、农业、林草、交通与运输等领域,充分展现我国的科技实力,以及影响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科技成果。
在科学家的带领下,深空探测也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月球在前 火星在后》是青年科学家团队送给孩子的一本有关深空探测的立体书,全书涵盖了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包括月球、火星的探测活动发现,从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所需要的科技和人文思考出发,引导孩子认识和了解航天工程,能够激发儿童及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立体的结构将火星车、月球基地等进行重点展示,增加了图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真正贴合孩子兴趣与需求
主题鲜明、作者权威、内容新颖的“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无论是从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角度,还是从对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角度,都体现了少儿出版“国家队”引领亿万少年儿童的初心。为了做好这套丛书,出版社成立了项目工作组,并约请两院院士及其组建的专家团队近300人,分组投身到相关联的近20个产业领域中,始终坚持以高质量标准打磨稿件。其间,编辑团队还向小读者征求意见,做到真正贴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与需求。
向孩子征求意见的还有“闪耀深空深海深地的中国科技”科普丛书的作者。作为丛书中《飞向浩瀚深空》一书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张晟宇坦言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在写好一部分后,他会先让8岁的儿子看一看,让他意外的是,儿子的一些建议是他从成人角度关注不到的,“比如有的句子很长、很绕,小孩子读起来就觉得看不懂没意思,我就找一些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
入选“2022年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的“闪耀深空深海深地的中国科技”科普丛书,包含《飞向浩瀚深空》《穿越46亿年深地》《潜入万米深海》3个分册,三位作者从自身科考经历出发,遴选深空深海深地中青少年感兴趣的、学科贴合紧密的100个主题,展示我国“三深”探索领域的里程碑式科技成果。
这套丛书在插图、排版、栏目设计方面,大量使用中国传统元素,特别是设置的小栏目,兼顾到人文滋养,链接科学术语、科学家故事、诗歌民俗、历史事件、典籍介绍等知识点,力求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做有温度的科普。
崇尚科学,当然也不能忽略人文精神。《给孩子的人类文明史》是送给孩子的一把了解过去和当下的钥匙,该书以时间发展为线索,立足全球视野,全景展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帮助孩子树立宏观视角,培养他们大世界观、大历史观和大科学观。作为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以文明为线索,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启发孩子辩证地思考问题,引导他们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也理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