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
“融”出特色,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6
炎炎夏日,汽车行驶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旅游大道上,高温炙烤着道路沿线的一排排建筑和道路两旁的植物。放眼望去,颍川河水与西面的大山之间,一个既有现代文明,又有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映入眼帘。
这个名叫什字坪的小山村,近年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在抓经济发展不放松的基础上,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突出位置,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坚决不给“黄”“非”留下任何生存空间,让全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红利。什字坪村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省级文明村”、甘肃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等。日前,又被评为第六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建立长效机制 夯实工作基础
什字坪村在当地比较出名,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该村不仅集体经济比较富足,而且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始终走在全区前列。
走进什字坪村,环境优美的村民小区,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主题鲜明的各类宣传长廊,书香氤氲的农家书屋……这里的一点一滴都积蓄着乡村振兴的力量。
为把“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引向深入并取得实效,什字坪村把“扫黄打非”工作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5个平台融合,实现了防控体系全覆盖,作用发挥明显。
“‘扫黄打非’在农村是一个与各项工作融合的工作。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时都会让大家将‘扫黄打非’内容融合进去,重点进行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什字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刚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宣传引导非常重要,这不仅针对村里的党员群众,还包括村“两委”成员的思想教育和宣传。
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全村“扫黄打非”工作取得实效,什字坪村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村“扫黄打非”工作站,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制定“扫黄打非”进基层具体实施方案,健全“扫黄打非”工作例会、业务培训、日常巡查、宣传活动、监督举报等五项制度,加强边界联防、联治、联控,夯实基层“扫黄打非”的工作基础。
人防技防结合 提升工作效能
社区、乡村、学校、景区……基层一线往往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也都在基层。
为确保全村“扫黄打非”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进一步拓宽“扫黄打非”工作局面,王刚介绍,什字坪村依托现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将“扫黄打非”工作和文化市场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什字坪村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网格长、网格员、义务监督员一名,在村治安警务室设立值班室,每天由一名网格长值班,网格员带领巡逻队伍对网格区域进行日常巡查。
同时,依托投资100余万元建立的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全时段对全村进行巡查,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确保“扫黄打非”视频监控管理员发现的线索能够及时得到处置和回复,实现了网格管理员人工监管与技术监管的有机结合,提高监管效率,使“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逐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网格全覆盖。王刚说:“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有效提升了辖区日常监管工作效能。”
王刚补充道,自村里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以来,村党总支就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之中,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专门组建了3支工作队伍,形成了基层“扫黄打非”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工作体制机制。
宣传氛围浓厚 影响润物无声
广泛的宣传是动员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巩固这项工作取得成效的良方。
在什字坪文化广场一旁,30米长的“扫黄打非”知识主题宣传长廊,非常醒目。王刚说,这个长廊是长期固定设置的,会定期更新相关内容。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乡亲们能够逐渐了解“扫黄打非”工作的内容,提升这项工作的知晓率。
王刚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村里还设置了5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专栏和8处“扫黄打非”宣传文化墙,还组建了1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月一次开展“扫黄打非”志愿宣传服务。“这些对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群众对‘扫黄打非’的认知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什字坪村还利用村里的3处共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文体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秦腔排演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宣传培训。特别是着力推进与农家书屋融合,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扫黄打非”监督岗作用,定期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扫黄打非”工作站人员、村民、党员、团员、学生等进行“扫黄打非”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什字坪村投资80余万元,建成3个电子大屏幕,常态化滚动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王刚介绍,从2022年至今,什字坪村常态化滚动播放“护苗网络安全课”,通过“村村响大喇叭”、集中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不断提高村民对“扫黄打非”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将继续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村民的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