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6
6月底的上海已经“入梅”,然而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没能阻挡读书人的脚步。上海文艺出版社举办的一场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讲座中心举行,能容纳700多人的场馆当日上座率达到70%以上。
让更多好书被听到看到
看过电影《天才捕手》的朋友应该会对作家和编辑的形象留下很深的印象,电影中的3个作家和1个编辑,合力诠释了那个时代文化的重量,展现了对文学和梦想的礼赞。的确,好的编辑是发现优秀文字的“心灵捕手”,更是优秀的“讲书人”。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思南读书会策划人之一李伟长深谙上述观点,在他的推动下,今年起,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并邀请优秀的上海文艺“讲书人”从幕后走到台前,走到舞台中心,伴着一年四季流转,带给读者“春”“夏”“秋”“冬”4场新书发布会,旨在让更多的好书被听到、被看到。
第一场发布会即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春季新书发布已于3月举办,有8位编辑登场,为读者介绍上海文艺出版社春季重点新品图书,包含原创文学、外国文学、社科等类别。这场新书发布会给读者提供了不同的选书视角,也给编辑提供了展示自信、职业风采的舞台。
夏季发布会进一步升级
有了第一场的尝试,第二场发布会即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夏季新书发布进一步升级,不仅场地扩大,搬到了能容纳700多人的上图东馆讲座中心举行,“讲述人”也不再仅限于编辑,还有新锐作家、资深学者、哲学教授……读者不仅能听到“编辑眼中的作品”,更能从作者的讲述中直接“吃瓜”。
“请大家看一下《流金》这本书的封面,浓浓的梧桐绿荫,掩映着一栋乳白色的花园洋房,是不是非常具有上海的地域特色呢?没错,这栋具有百年历史的花园洋房,它的名字叫作‘逸园’。逸园是《流金》这部小说发生的核心,也是所有故事的开始。”畅销书作家唐隐带着新作《流金》来到现场,讲故事的同时也给出阅读建议,建议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去细细体会字里行间的上海韵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我写的最真诚的一本书。”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楼巍带来自己的新书《维特根斯坦十讲》。他说,在此之前自己所有的文章都是在做哲学研究,从没有想过要写一本让学术界之外的人能够理解的书,这需要有一种比较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把哲学介绍清楚,非常难,然而却是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当天,上海文艺出版社当代文学出版中心负责人江晔、原创文学出版中心负责人张诗扬、社艺文志工作室负责人肖海鸥3位编辑也为读者带来了几本夏季新书。《在小山和小山之间》是江晔策划,在小红书上已经破了百万次的链接阅读量,单条点赞破万,新书上市1个月加印了3次。在分享小说故事之后,江晔说,做这本图书的过程,其实很符合她从事出版的初心,就是为了出版过程中每一个明亮的时刻而努力。“我依旧愿意成为出版的点灯人,发现好的故事,推荐给大家。”江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