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创造走向内容智造——

以人为核心,奏响AI畅想曲

作者:艺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5


  一天生产100条短视频、1分钟创作一个剧本、虚拟主播24小时直播带货……这些从前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事情,如今正在从幻想走向现实。随着各人工智能公司发布的产品火爆,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轮“AI技术革命”。一切迹象都在指向一个事实——AI正在解放人类的想象力与生产力,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已经成了燎原之势。

  不仅如此,AI的影响力也逐渐渗透到了以影视、游戏、音乐等行业为代表的泛娱乐领域,AI数字人、AI翻唱、AI剧本评估系统、虚拟拍摄等应用及技术产品遍地开花,推动着泛娱乐领域从“内容创造”走向“内容智造”,毫无疑问,AI时代的到来,正在创建一个泛娱乐领域的新范式。


正视内容生产力变革

  如果说,在Web1.0、Web2.0时代,UGC(用户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成内容)是内容生产的主要方式,那么,在Web3.0时代,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所代表的智能创作变革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什么是AIGC?简单来说,它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的内容生成方式,在AIGC时代,AI从辅助内容创作的工具走向创作的主体,它能够独立完成创意型的工作,小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大到管理流程的监控、数字生态体系的建立,都可以由AI来创作和执行。总之,AIGC将创作者由人变成了AI,其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一方面,在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上,通过语言模型的训练,AI可以大规模降低内容生产成本,让内容以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式生成,例如一天生产100条短视频;另一方面,AI通过大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其随机性可以激发人类的创意能力,以此来丰富内容生态的多样性,创作出更加高度个性化、定制化、交互性强的内容作品。

  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那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AIGC替代了人的部分创作,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它是新时代的生产力引擎,万物皆可AIGC,人人皆可AIGC。


头部平台加码抢占先机

  如今,巨头们在技术上的投入正重塑底层逻辑。在全球范围内,微软、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对于AI技术的研究及AIGC的应用已经步入“深水区”,并在文本交互、图像生成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在国内,包括百度、字节跳动、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在内的互联网平台也纷纷加码AIGC赛道,以抢占先机。其中,字节跳动语言大模型团队在今年组建,将探索AI与搜索、广告等下游业务的结合;百度此前上线生成式对话产品“文心一言”,宣布做中国的“Open AI”;快手则搭建大模型,在短视频创作、广告创意、虚拟偶像、电商直播、剧本创作等场景落地了AIGC解决方案……

  打个比方,如果原先是AI技术的“单兵作战”,那么现在则是由点及面、由面至体的“系统化作战”,互联网头部平台通过将AIGC引入到生产过程中,创造了生产力工具,也打通了上下游流程,构建着高效的决策系统,从而推动包括内容生产、营销与商业等在内的多重变革。

  据AI绘画网站6 PEN ART预测,未来5年内,10%—30%的图片内容将由AI参与生成。在泛娱乐领域,由于平台自带的娱乐和内容属性,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产品可以无边界、无限量扩容,这亦成为AIGC在C端层面增长的天然沃土。有报告称,短视频AI辅助制作比例将达40%,网络直播领域AI辅助制作比例将达35%。


三行业应用日趋深入

  从影视、短视频/直播、音乐等行业维度来看,AIGC对于泛娱乐领域的影响及应用或有如下趋势:

  影视行业——优化生产流程,推动工业化进程。此前,由AI公司小冰通过AI技术绘制的奈飞动画短片《犬与少年》完整场景,拉开了AIGC在动画领域应用的序幕。而从更深远来讲,AI的大数据模型可以带动影视产业链格局关系重构。比如在创作上,AIGC可以参与剧本评估与创作、角色场景选择、影视拍摄与剪辑的全流程;在宣发上,基于AI的大语言模型(LLM)通过理解海量的片源,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推荐。

  目前,爱奇艺就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底层技术和业务架构,今年进一步推出涵盖内容制作全周期的影视制片管理系统,变革影视生产流程,同时发布了“帧绮映画 MAX”提升视听技术能力,在AI影视生产上全面发力。另外,爱奇艺还在几部作品的拍摄中,尝试了虚拟拍摄,这一套AI“组合拳”在优化生产流程的同时,也推动了影视工业化的进程。

  短视频/直播行业——采用虚拟数字人,实现降本增效。线上流量红利式微、内容生产成本高、竞争激烈创作门槛低,这些都是桎梏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发展的长期问题。在逐渐告别跑马圈地的大背景下,AI可以帮助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实现降本增效。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在降本上实现质的突破;批量创意性内容的产出也缓解了流量焦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AI主播开始涌现,实现着“不间断直播”。除了打造虚拟主播和虚拟演播室外,将直播内容自动化生成,并通过视频智能分析用户喜好,亦是AI在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应用。

  在这方面,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亦走在前列。腾讯的智影数字人、百度的智能云曦灵数字人等项目,都是集数字人生产、内容创作等为一体的平台,用户通过输入文本或音频内容,即可生成数字人播报视频、数字人像等,可以说,通过技术,人人都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人主播。

  音乐行业——AI辅助作曲,促进高质量内容创作。布局AIGC已经成为音乐行业的新趋势,AI在作词作曲、声音合成等方面释放的巨大潜力,可以辅助用户进行音乐创作。只要输入指定关键词信息,AI就能根据用户想法定制歌词、旋律和押韵建议,产出接近真人水平的创作作品。

  以音乐拥抱新技术,让AIGC在音乐产业落地是腾讯、网易等平台近年来的重点探索方向。腾讯音乐启明星、音色制作人、网易天音等一站式AI音乐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促进高质量音乐内容的创作,也可以提升音乐制作环节的效率。


技术与创作相互碰撞

  人类和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由AI构建的未来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又该如何运用AI创造更好的未来?在AIGC突飞猛进的时代,关于AI的畅想曲一直奏响着。

  “在创作中,人始终处于核心位置。”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说道。AI可以激发创意,提高内容生产效率,但永远无法替代人类抽象思考和多元情感的内容创意输出。未来,只有将人的能力和AI的能力相结合,才能释放技术与创作碰撞的乘数效应。

  百度移动生态大会曾经提出,让AI变“小”,变得更具体,变得人人可用。在新技术的萌芽期,AI是科技巨头入局的门票,但伴随AIGC发展进入“深水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AI将从技术走向应用,届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AI进行创作,拥有个性化、定制化的体验,为“小我”带来更多价值。

  作为新型的内容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AI和元宇宙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在元宇宙中,AIGC高效创作的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元宇宙生态,还可以借助虚拟空间环境、数字人等技术帮助搭建元宇宙空间场景,成为未来元宇宙建设的重要生产力工具。

  (作者单位:艺恩数据解决方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