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尘世中的心洗个澡

作者:王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3

  晟亚(笔名青鸟),“80后”的她看上去很是清纯,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她白净的脸上,总有恬淡的笑,仿佛岁月的风霜对她绕道而行。第一次见面,她告诉我她写诗,我不奇怪,她有让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的诗人气质。晟亚说“我本是自然的孩子”,她把她的诗集《青鸟诗选》送给我10岁的孩子,真好,诗的样子,就是她的样子。

  晟亚的诗有一种时代稀缺的纯真和晶莹。她不是专业诗人,她的职业离诗歌很远,写诗对她来说,只是春蚕吐丝般发自内心的渴望。她没有什么诗歌写作理论或是技巧,是那份来自她生命深处的灵性、澄澈和真情,使得她的诗真水无香而又波光粼粼,得到了众多专业诗人和评论家的青睐。

  作家汪泉说:“程晟亚的诗歌流淌着至纯之情、至善之爱、至美之境,她以诗歌为杠杆,灵动轻巧地将复杂的现实撬动,以此捍卫自己的大爱,捍卫自己对世界的定义。”学者林景新说:“有才华的诗人很多,有才华又能真实书写一切的诗人很少,晟亚就是后者。”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说:青鸟“通过一种真诚、简约的意象抒发深沉厚重的情感,兼有天真烂漫和对生命的深层思考”。学者李鹏飞说:“无论有着怎样外在的阻隔和羁绊,有的人天生就要成为诗人,就像鸟儿生来就要歌唱和飞翔一样,而青鸟,就是这样一个人。”晟亚的诗歌能否经得起这么多的美誉,还是让她的诗歌本身出来说话吧!

  出门

  邂逅自然

  你知道的没有什么比她更包容,更美

  每一片叶子都独一无二

  万物既独立,又联系

  如果懂得一

  也就懂得了一切

  果然是“自然的孩子”,那么宏伟玄奥的道家自然哲学在晟亚的笔下三言两语就道出了秘密:每一个自然物,既是独一无二的“一”,又是道通为一的“一”。认识到每一个自然物的独特性,你才能真正看到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幻莫测的细节,看到哪怕是同一片草地也有深深浅浅几十种不同的绿。领悟到大自然的整体性,你才能真正体察到石头、昆虫、树叶、雨水等等自然万物和人类之间那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的精神渊源。

  这首名为《成为一棵树》的小诗,非常灵动地展现了这种精神渊源。

  我知道

  生而为人的幸运

  偶尔

  我希望自己

  成为一棵树的样子

  叶子是绿色的

  花朵是芬芳的

  果实是甜美的

  让一对年轻的恋人

  靠着树干

  在树荫下

  说几句悄悄话

  有阳光的时候

  长出一树

  干净的句子

  这首小诗让我想到庄周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很开心,不知道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庄子和蝴蝶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却在梦中合二为一,难分彼此。这就是庄子说的“物化”。在道的眼光看来,庄子与蝴蝶道通为一,他们本就是一个整体,其内在精神是相通的,都是道的显现。因此,青鸟可以成为一棵树,让年轻的恋人依靠;树也成为诗人青鸟,长出一树干净的句子。青鸟与树,都是自然之子,他们彼此深刻地懂得,物我为一。

  晟亚的诗,仿佛就是一首首跌落凡间的赞美诗。我不禁想知道:人世间,有那么多的丑陋,为何青鸟看到的总是美好;人世间,有那么多的幽暗,为何青鸟书写的总是阳光。这首诗给了我们答案:

  这午后的时光

  多么安宁静谧

  阳光透过树荫

  画出了斑驳的光影

  忽然之间呵

  我觉察了人生的秘密

  一切都是好的

  一切不完美,都是完美的修行

  人间的种种幽暗与阴影,在晟亚看来,只不过是阳光透过树荫画出的斑驳的光影。这首诗的题目叫《觉察》,“觉察”是心灵成长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意味着苏醒,从一种人生的昏默中醒来,看到人生的实相。在一般人为人生的幽暗痛苦、愤怒、挣扎时,晟亚看到的是禅宗里说的“烦恼即菩提”。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不完美都是用来督促自己内省蜕变、帮助自己变得更完美的,只要穿越幽暗,自我就能涅槃,重觅光明地。《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为何还要一步步一路上降妖除魔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因为人生需要借由苦难进行修行。当我们对幽暗和苦难有这样一份认识时,即便是阴影,那也是光影。

  (作者系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