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厚底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以来,始终面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倾向和思维习惯上存在多方面契合,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日用而不觉”,是在思维模式上的“暗合”或“无意识融通”。这种“无意识融通”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
胸怀天下,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践行路径,与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掌握先进理论、树立理想信念、为人类求解放,是非常吻合的。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就曾号召国人“改造中国与世界”“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面前!”他的世界主义理想是“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质言之,即愿大家好的主义”。这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执着追求,可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典型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度和内在追求。
(6月9日 人民网 张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