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国企美好动人故事

作者:徐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09




  花了3天时间读完了作家丁捷的《“三”生有幸》(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深感这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范本。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宣传格局和宣传方向的重要体现。江苏交通控股的故事,是江苏的故事,是国企的故事,也是值得讲好的中国故事,在《“三”生有幸》中被丁捷讲得生动感人、精彩纷呈。

  真实、进取、温暖与发展中的江苏交通控股故事在丁捷笔下是通过统分结合、聚散成整的结构来展开的。江苏交通控股的故事有很多,但丁捷把它们分化成三个故事,即企业有前途、人才有舞台、生活有滋味。前两个故事有一定的关联,因为人才没有舞台,企业当然就没有前途,而一个有前途的企业一定是朝气蓬勃、令人向往的企业,一定是人才云集的企业。

  江苏交通控股没有将“人才兴企”和“人才强企”仅仅是列在公司年度工作报告和文件之中,而是深刻地落实在对人才的吸引力、发展力、成长力和生产力的所谓“四力”的具体战术之中。江苏交通控股之所以有想法、有战略、有战术、有举措、有成绩,是因为其曾经历过“有人无才”的痛苦体验。书中写到,蔡董事长认为江苏交通控股虽经多年高速发展,但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缺乏的悖反始终存在,高精尖人才明显不足。所以他痛下决心,一方面引进人才,一方面鼓励员工继续学习、自我深造。通过组织的长期培养,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的案例在书中比比皆是。谢建明本是上海外企的一名员工,也曾是一名高才生,他最初从外企到江苏交通控股来工作,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使他最终成了系统内著名的机电设备专家,这说明了江苏交通控股对人才的吸引力。孙洪滨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农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撰写出《江阴长江大桥的维护手册》这样实用和成熟的著作,孙洪滨的故事完美地讲好了普通工人成才的故事。

  江苏交通控股“人才有舞台”这鲜明有效发展思路和成功案例,是我阅读《“三”生有幸》的强烈收获。这既是江苏交通控股的成功故事,也是成功发展的中国国企故事。

  “生活有滋味”,是江苏交通控股的发展目标之一,其口号何其直接动人!丁捷见证并给我们呈现的那些享受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有趣、美好。当然,“生活有滋味”不只是对那些普通员工而言,也不仅仅是有美好的食堂、美好的品牌以及一项项个人荣誉,也包括那些曾经历生活不幸但对幸福生活仍不断追求的人。这本书之所以我看得这么快,不仅仅是因为丁捷的磅礴架构、文字韵味,也是因为他在开篇就着墨细写余丽琴的幸与灾、郑兆芳的苦与乐。丁捷用温馨之笔记载了那些十分不幸的员工是如何通过自身努力、通过组织帮助,从不幸实现幸福生活这样一些浴火重生的真实故事。

  《“三”生有幸》的故事之所以美好动人,是因为它们都是真实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故事不是“讲”出来的,丁捷大部分情况是在“记载”而不仅仅是在“撰写”,尽管他的文笔既雄且娟,结构既奇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