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

作者:苏士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09




苏士澍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华文明,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其文化成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历史上,中华民族大一统有三个标志: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其中书同文的汉字和书法是核心,是中华文化自信中的自信。曾经有学者把中国近代以来落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汉字的使用。今天,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汉字不仅带给我们灿烂辉煌的过去,而且一定会帮助我们坚定自信,继往开来。


大力弘扬汉字书法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形、音、义于一体的文字。全世界都有书法,俄文有俄文的书法,英文有英文的书法,日文有日文的书法,它们都是书写的方法,只有汉字的书法是世界公认的艺术。毛笔是软的,墨是稀的,纸是洇的,这三个都是变量。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达成笔墨纸三者的和谐,写的字看着很舒服了,这才叫书法。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对中国书法艺术极为赞赏。他说,中国书法是人类情感表达的线条艺术。这话很有哲学道理。此外,毕加索非常推崇中国书画的技法,从中吸收了很多营养。他说,假如生活在中国,我一定是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时至今日,汉字和书法依然是我们开展国际交流的一座金桥。世界各国的来华留学生普遍对汉字和毛笔书写非常感兴趣,刚开始时不敢写,等到学习之后,越写越感觉有意思。六种造字的方法为中华服务,不仅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更以艺术化的符号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贵和尚中的审美精神。

  尼克松在回忆录《1999:不战而胜》中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艺术审美情趣,促进全面发展,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永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书法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播书法文化,书法艺术绝不能在我们手上变成活化石。现在大家使用手机的时候,习惯使用语音输入文字,一说话字儿全出来了,自己写可能写不出来,提笔忘字的情况比较普遍,长此以往会导致我们书写能力下降。中华文化上下几千年,字体可以改变,字还是那个字,手中这支笔,从来没扔过。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15年前,广东省就开始大力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搞得非常好。时至今日,书法进课堂有了一段时间,教材有了,教师还比较缺乏,书法教室也很重要。我们呼吁,起码保证一个学校有一个书法教室,可以容纳一个班的孩子。三、四年级书法课可以让学生坐着,等到五、六年级到初中阶段,就得站着写,能提高注意力。一位校长跟我说,全班都在写毛笔字的时候,孩子们最安静。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写写字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师和家长要带头好好学习,我们努力写,有助于引起孩子们对学习书法的兴趣,我们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仅让学生从基础规范的书写开始,更应当充分尊重青少年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017年2月,中华出版促进会汉字文化推广专业委员会和饶宗颐文化馆在香港主办“活字生香——汉字文化体验展”,通过生动亲民的形式,让香港的小朋友走近汉字,感受汉字。香港很多中小学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弥补了课堂中无法实现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汉字文化。故宫东配殿内的故宫文创馆汉字馆,以展品陈列和媒体呈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汉字文化的新生命。


书法进课堂——汉字书写教育迎来了初步繁荣

  1985年年初,当时的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编写一本适合学习书法的教材。王梓坤校长主持的校长办公会决定,请启功先生任主编。先生欣然受命,高度重视,亲自草拟了编写大纲,邀请名家担任顾问,召集成立编委会,组织讨论和安排分工。承蒙先生厚爱和鼓励,我忝列编委会大名单,参加了编写工作。经编委会两次讨论后,大家分工撰稿,初稿完成后又经启功先生统稿,定名为《书法概论》,于198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1987年暑假,北京师范大学受国家教委委托,举办了全国书法教师第一期讲习班,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书法教师,历时两周,主要的教材就是《书法概论》一书。启功先生担任主讲,我也根据自己所选题目参加了讲授。这些工作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奠定了基础。先生十分关心书法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书法进课堂”,他一怕小学生不关心书法,二怕初学者走弯路。受先生教诲和启发,我后来一直坚持做书法艺术普及和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工作,我们计划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培养更多书法教师。现在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书法专业,对于我们书法基础教育事业来说,培养的专业人才远远不够。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需求不一定完全匹配。为此,我们的重点培养对象一定在语文老师这个存量上。要引导语文教师在研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钻研汉字,再拿起笔去写去教就成了,这会有个过程。

  教孩子书法不止于教写字,一定要把汉字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经过这些年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践,全国各地一批书法进课堂先进地区和学校脱颖而出,不少好的做法值得大家互相学习。浙江有的学校校名校牌是孩子写的,一年一换甚至一个学期就换了。为自己的学校题写校名,成了鼓励孩子学习书法的创新手段,孩子们感到自豪,学习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2018年,1000多个小朋友在广东肇庆端砚文化村泼墨挥毫,大家齐唱《中国字,中国人》,场面壮观,令人振奋。


为人民抒怀,勇攀时代高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作为一名文艺战线的老兵,身处这个伟大时代,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看到,虽然书法课在学校在课堂扎下了根,但师资普遍匮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情况都会影响书法教育持续走稳走实,我们还得积极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紧握汉字书写之笔,振兴汉字书写之风。我们要牢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既要对中华优秀文化基因进行挖掘以认定认知,更要对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进行提炼与升华,夯实高原,勇攀高峰,开启书法教育的新局面,培育更多书法教育专门人才,创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反映中华美学精神和时代审美精神的书法作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本文为苏士澍先生在2023年北师大版书法教材实验区交流研讨会讲座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