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布两个报告并提出建议

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30

□本报记者 杜一娜

  5月27日,《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2023》《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在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两项报告均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织调研并发布。作为两项报告的发布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中心主任方增泉表示,互联网平台要进一步增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全社会要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深入开展网络科普教育。

网络科普宣教仍需增强

  《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2023》通过对游戏、直播、社交、音视频平台4个类型81个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协议、隐私条款进行文本研究,通过信息提示、技术保护、防沉迷(综合)管理、应急投诉和举报机制、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科学宣传和普及教育6个维度的研究,探究我国目前互联网平台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该报告显示,网络游戏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政策落地工作有效落实,各维度均分位于前列;直播平台的防沉迷(综合)管理、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表现尚好,但在信息提示、技术保护、应急投诉和举报机制、科学宣传和普及教育方面有待提升;社交平台在应急投诉和举报机制、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防沉迷(综合)管理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但在网络科普宣教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音视频平台在防沉迷(综合)管理、应急投诉和举报机制、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方面表现突出,在信息提示、科学宣传和普及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该报告还显示,从新闻报道的关注度来看,游戏平台的报道量最高,其次是直播平台和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报道量相对较少。

  方增泉通过此报告对加强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加强技术保护,完善防沉迷功能设计;丰富青少年模式内容池,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平台内容;完善应急方案和机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促进知识普惠和人文关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应用程序的发明和创新。

需携手重视网络素养教育

  方增泉在发布《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时介绍,该研究是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道德素养共6个维度,构建Sea-ism网络素养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整群抽样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进行调研。

  《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显示,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平均得分为3.67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高于青少年及初中生的3.56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研究还发现,个人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区、专业、年级、户口、网络使用的熟练程度、平均每日上网时长都会显著影响网络素养水平;家庭因素中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家庭关系的融洽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学校因素中大学生的课程收获程度、与同学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上课使用手机的频率也会影响网络素养水平。

  方增泉在发布该报告时提出,网络素养教育核心理念是“赋权、赋能和赋义”,赋权就是给予青少年网络权利,赋能是建构青少年网络能力体系,赋义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价值观教育。因此,该报告提出相关建议,即青少年要加强个人能力提升,最大限度利用网络正向价值,加强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提高网络信息主体意识,缓解网络信息焦虑;提升网络技能水平,提高网络效能感,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管理个人网络形象和数字声誉,提升网络印象管理能力;增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网络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