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疆广播电视台:
让这里的故事“热气腾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29
□本报记者 郝天韵
作为全国开办语种最多、频率频道最多的省级广播电视台,多年来,新疆广播电视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具体部署下,着眼“广播节目皆品牌、电视满屏皆精品、大小屏同频共振”目标,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让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
5月10日下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采访调研组一行来到新疆广播电视台,对其近年来融合发展的整体情况展开深入调研。
多语种传播是新疆广播电视台的优势特征,据新疆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刘春介绍,新疆广播电视台开办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五种语言的12套广播频率和12套电视频道,开设有各语种广播电视节目栏目189个。“五种语言联动,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公信力强、可信度高、覆盖面广、忠诚度稳定、在各类媒体中最具传播价值的显著优势。”刘春说。
同时,新疆广播电视台还办有丝路视听网、新疆新闻在线和丝路视听客户端、“新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新疆新闻”抖音快手号、“新疆卫视”抖音号等57个平台账号的新媒体矩阵,用户数超1700万,月均推出网络直播40场。此外,新疆广播电视台每天承担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和报纸摘要》等重点节目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译播、直转、录播等任务,每天译播、跟播12小时,并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准供稿。“我们通过密集高质的精品传播,让这里的故事‘热气腾腾’。”刘春说。
近年来,新疆广播电视台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精品创作能力和主流媒体影响力显著提升。聚焦打造一批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多语种全媒体精品节目,建设多语种视听公益宣传作品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援疆省市广播电视台展播新疆优秀文艺作品,推进广电视听融媒体国际传播,新疆广播电视台创作推出了598期多语种重点精品节目,350多条多语种公益宣传,1万多件新媒体产品。其中,《春满天山福万家》——2023年新疆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诗书传家久 初心奋斗时”4·23读书日特别节目等两场晚会在新华网、天山网、石榴云等多平台同步直播,首播当晚新媒体平台点击量分别达5800万+、1100万+,让文化润疆更精准、更具体、更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广播电视台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克孜尔千佛洞、十二木卡姆等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推出《国宝里的新疆》《文物里的新疆》等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广播电视精品节目;深入挖掘张骞、班超、林则徐等有积极影响的事件及人物,创作完成《我的国我的家》《经典诵读》等一批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播电视优秀节目。
主力军全面挺进新媒体阵地,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的发展着力点,并逐步形成规模。
2023年年初,经过充分酝酿、认真筛选,新疆广播电视台推出了15个工作室、17名网络主播,涵盖汉、维、哈、蒙、柯五个语种。其中,“海瑞的直播间工作室”以开办19年的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新广行风热线》为基础,联动微信号“新广行风热线”、抖音号“海瑞的直播间”,以广播直播+网络直播+图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立体推进“新闻+政务+服务”。2023年以来,新疆广播电视台共推出广播节目130余期,下地州市县网络直播4场,以短视频形式助力群众解决困难诉求1000余件。
“在全面宣传中,我们在策划上紧跟社会热点,挖掘闪光点,激发共鸣点,汇聚正能量,以创新表达引发网友情感共鸣。”据刘春介绍,2022年以来推出的新媒体作品浏览量超千万的有近30条、超百万的有400余条,其中《香港·买买提这个名字是一位新疆爸爸对祖国的爱的最直接的表达》等融媒体产品均为阅读量破亿的“爆款”。
刘春表示,下一步新疆广播电视台将坚持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在“内容为本、技术创新、平台再造”上下功夫,不断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动新疆广播电视台打造智慧广电,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