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18
前几天收到一封寄自云南景洪的朋友来信,这是一封手写信,字迹整洁娟秀,给人一种美感。
有多久没有收到信了啊!现代社会通讯异常发达,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书信,所以,当我收到这样一封手写的信时,心中竟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惊喜,就好像看到了一位久别的老朋友一样。
我回忆起了那些写信、读信的岁月,并再次感受到了那种古朴的温馨。
平生写的第一封信是寄给中国少年报社的“动脑筋爷爷”的,是在小学五年级,我问“动脑筋爷爷”:“为什么燕子站在电线上却不能被电死”?信寄出去后,就焦急地等待,半个月后,信来了,牛皮纸信封,底部红色落款印着“中国少年报编辑部”几个字,信封上写着“唐宝民小朋友收”,信是手写的,详细地为我解答了我所提出的问题,并在最后表扬了我的求知精神。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种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为此自豪了很久。
1998年,我去千里之外的齐齐哈尔读大学,从那以后,家书就成了我的精神寄托和安慰,想家了,就给家里写信,或是读家里的来信,那些信纸,让远离家乡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那个时代流行交笔友,就是花几元钱,在报刊上发一则交友启示,然后就会收到很多来信。我当时也在广西的一本叫做《中外少年》的杂志上发了交友启示,结果,信像雪片般地从天南海北飞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到过三四十封。那段时间,我沉浸于读信、写信的快乐中。那批信友中,有几个人我们一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成了一生的朋友。
数年前,我处了一个女朋友,她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县城工作,那时的我,在辽宁的一座大城市工作,我们很相爱,但相距太远,见面的机会很少,于是写情书就成了我们之间的主要联系方式。我在信中向她表白了我对她的爱,三天后,接到了她的回信,她说她看完我的信之后哭了,因为她终于等到了可以相守终生的那个人。从那以后,给她写情书、读她寄来的情书,就成了我最幸福快乐的事。虽然后来因为客观原因我们分手了,但我对那段岁月充满了怀念,并感激那些情书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我有一个箱子,是专门用来放信的,里面装着几千封各个时期收到的信,有时打开它们,默默地凝视,我知道我是在凝视一段岁月、怀念一种心情。
一位作家曾说,写信是对孤独的一种反抗。读信写信于我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怀念那些有信的岁月,那是深藏于心底的依恋的情怀。如今,“家书抵万金”已成为一个遥远的绝响,云中谁寄锦书来?信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那份曾经的幸福和温馨,却从来不曾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