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城》:兼具时代精神与现实锐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18

□本报记者 孙海悦

  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青春之城》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业界人士从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叙事特色、现实意义等方面对该剧进行深入解读,并围绕该剧为科技创新题材电视剧在拓展叙事维度、提升思想内涵等方面带来的借鉴和启示展开探讨。

  《青春之城》以深圳这座青春之城为原型,围绕科技创新主题,采用4组人物、4条故事线并行的独特结构,讲述了几代奋斗者坚持自主研发,走出一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之路的故事。

  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一级调研员胡滨表示,《青春之城》的故事发生在鹏城,从中可以看到很多深圳人的身影,有肩负使命、不忘初心的一代创业者、企业家,有从容自信的国际视野担当、承担未来希望的青年创业者,有科创委、企业服务办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以及年轻活力的新时代青年。该剧向观众生动呈现出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深圳精神,描绘了一幅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青春之城》让观众看到了一座充满青春气息的城市的发展史,以及决定着这个城市发展的一群人的精神史。该剧直面人生、揭示矛盾,有着现实的锐度。该剧在人物形象塑造层面昭示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屡败屡战的坚韧品格与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启示人们,坚持现实主义就是坚持寻找独到的思想发现,从生活出发去塑造人物。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看来,《青春之城》以青春的气息、青春的面貌、青春的姿态展示了青春的城市,以好口碑谱写城市的发展史,以具象化呈现企业发展史,以写实性描述人物的奋斗史。

  “剧中每个人物的内在动机都触及时代的核心问题,同时犀利地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体现了一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认为,《青春之城》是一部立足新时代十年历史性变革,从火热的生活一线汲取营养、寻找素材、塑造形象,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同步、同频、同向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是用真实、可信、典型的时代新人传递时代精神走向、揭示时代深刻结构性变化的现实题材作品。

  “《青春之城》通过讲述几代人奋斗创业和圆梦的故事,将时代精神、技术革新和产业格局变化当中多维的社会面向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加以呈现,为当下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拓展叙事维度,提升思想内涵带来有益的启示。”《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表示。

  《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认为,《青春之城》在叙事上进行大胆创新,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人去研究和挖掘故事的深意;注重生活流叙事和成长叙事,填充了丰富的生活细节,注重营造真实的情感氛围;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配合诸多精妙的艺术处理,使剧作温暖而有力量。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谈道,《青春之城》以新时代的创业故事为核心,充分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该剧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广阔背景下展开人物,让观众感受到这些人与世界的同频共振。在叙事方面,该剧打破以往同类题材的窠臼,尽量减少裁剪,用一种更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方式来架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