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

坚守理论创新阵地把握学术发展主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9

□本报记者 张博

  作为创刊于1981年,专注于党史学科研究难点和热点的学术期刊,《中共党史研究》一直站在党史研究的前沿,坚持以学术为本,鼓励学术创新和学术争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刊特色,赢得了学术界和读者的认可,连续3次获得国家期刊奖,连续4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多家机构用户,向近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纸质版期刊。在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七期“刊协讲堂”上,《中共党史研究》主编高远戎就《中共党史研究》的办刊特色、经验和做法与从业者进行了分享。

五大办刊特色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我们的办刊宗旨;反映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办刊的主要特色;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多出精品、努力办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一流期刊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远戎介绍,《中共党史研究》目前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人物研究》《地方党史研究》《探索与争鸣》《读史札记》等。

  经过长期努力,《中共党史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我们的办刊特色可以用5个关键词概括:坚守、创新、引领、规范、共享。”高远戎表示,《中共党史研究》一是突出“坚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研究党的历史,努力把期刊打造成研究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坚强阵地;二是突出“创新”,坚持以学术为本,不断推出基于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兼具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优秀研究成果;三是突出“引领”,坚持把握学术发展主动,有效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引领力;四是突出“规范”,坚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选稿用稿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五是突出“共享”,坚持服务社会,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期刊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

  “比如2022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们开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笔谈,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来启迪未来前行之路,回应了学界关注的热点。”高远戎举例说道。

  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把握办刊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学术品位,积极开展学术创新创造和知识交流传播,不仅让《中共党史研究》推出了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优质论文,而且也使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长期在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等各评价体系中名列前茅。

三大发展理念

  由于党史学科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的属性。因此,《中共党史研究》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

  “我们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党史研究的主动权。同时坚持以学术为本,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推动党史研究繁荣发展。”高远戎介绍,《中共党史研究》确立了互相制约的审稿机制,并采用匿名审读的做法,建立了近50人的匿名评审专家库,遇到涉及民族、宗教、外交等专业性比较强、需要更加严格把关的文章,以及编辑部暂未形成一致意见的稿件,从专家库中抽选资深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经过努力,我们在主管主办单位组织的期刊质量检查中做到了‘零差错’。”高远戎说道。

  “创新是党史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党史研究的必然要求,是在学术研究中需要不断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学术期刊不仅仅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平台,不应该被动地发表文章,而应该主动地承担引领学术发展的历史责任;党史研究考察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变迁的历史,研究党的历史自然要遵循历史学研究的规律。”高远戎表示,作为专注于党史学科研究难点和热点的学术期刊,《中共党史研究》将从强化创新是党史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引领是党史学术期刊肩负的重要使命;秉持“大党史”理念是党史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这三方面为促进党史研究繁荣发展,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担当期刊使命。

  “我们还将继续汲取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理念和治学优势,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党史学科贡献力量;继续重视党史研究领域的理论总结和思想创新,鼓励学术界对党史作出具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理论阐释,持续提升党史研究的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水准。”高远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