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引领阅读风尚履行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9
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相继到来,最近阅读活动不但在社会上活动不断,也成为五四青年节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而作为联系读者与新书、作者及出版社纽带的纸媒阅读版则成为引导青年阅读的重要阵地。
纸媒天然的新闻性使得其阅读版推出的内容具有显著的时效性。五四青年节前后,不少报纸读书版推出的内容与节日相呼应,以优质的内容引导青年阅读,成为成长助推器。如《北京日报》的《京报读书》周刊推荐的企业管理、财经、生活、科普、文学类的图书就适合中青年人群阅读,而其还通过摘登施一公的《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勉励青年读者,人生是时时刻刻的体验。《辽沈晚报》近期推出的“迟桂花”版面文章选登,给文采卓著的青年读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而其“文化·悦读”版面推出的高洪波的《刘海栖〈乒乓响亮〉:乒乓响亮 童心张扬》一文更是紧扣最近上映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热议现象,适时地向读者介绍了与乒乓球相关的优秀图书。
针对青年群体的阅读习惯,各报在做好纸刊阅读版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内容的全媒体传播推广。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报纸不再是一张薄薄的纸页,不少报社建立了报、网、微、端、屏等全媒体传播矩阵。这些新媒体传播渠道灵活、便捷,内容容量不受版面限制,对新闻热点响应时间更快,深受青年群体喜爱。《光明日报》书评版、图书报道及《中华读书报》《博览群书》《书摘》各有自身不同的定位与特色,再加之光明网的“光明悦读”频道,客户端开设的“读书频道”、官方微信的“光明书屋”专栏,以及光明阅读、阅读公社等微信公众号矩阵,组成了阅读领域的光明传播矩阵。五四青年节期间,《光明日报》纸刊与新媒体传播矩阵相呼应,在向青年读者推荐《亲历改革:与青年谈改革开放》《父父子子》等优秀图书的同时,引导青年阅读经典,分享青年阅读生活美丽瞬间。《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刊登的鲜活凡人小事借助网络传播,使其迅速成为百姓喜爱的写作和阅读平台。近几日的“坡子街”通过假期见闻、子女教育、身边故事等一篇篇浓浓烟火气的文章,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青年人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各传媒机构推出了各类公益性阅读产品与阅读公益活动,引导青年群体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中国青年报》专门开设了“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打造“媒体+书店+文创+直播”新业态,扎风筝、捏兔儿爷、织云锦、学造纸等非遗体验项目及直播、访谈等深受青年群体喜爱。《中国教育报》则将目光瞄准了中华大地上近3亿的学生群体,致力于引领师生阅读,《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发布的书单主要以读书人的视角来推荐书目,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书香校园”品牌活动贯穿全年,而“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活动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全民阅读,媒体不仅引导阅读、提供内容,更应该注重向民众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及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