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狞厉与肃穆》:

让博物馆里的青铜器“鲜活”起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8

□本报记者 章红雨

  《狞厉与肃穆》一书在众筹网上的宣传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供图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博物馆里,青铜器即使锈迹斑斑,我们仍旧从中感受到它们的文化魅力。可是,如何让收藏于博物馆的青铜器“鲜活”起来,如何把考古文物的“冷知识”变成大众的认知,对古籍出版人来说始终是努力的方向。

  近日,浙江古籍出版社《狞厉与肃穆》一书的出版过程,对古籍出版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了认真的诠释。用该书文字编辑奚静的话说:“这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线索’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所谓的‘线索’,就是通过线条和纹样,去探索文物和图像的内涵,《狞厉与肃穆》就是这样一本书。中国青铜器,真的很有内涵。”


作者来自一条10万+推文

  谈及约稿过程,奚静记得那是2020年四五月间,网上一条10万+推文《多亏“90后”帅哥脑洞大开,网友:我终于看清了青铜器》,使她关注到画青铜器纹样的作者——开亮君。

  思忖再三,奚静决定在开亮君的微博上发封约稿信,于是2020年6月3日她写道:“开亮君,我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编辑,你在青铜器上勾勒的线条太棒了,和原图叠加的方式太合理了,忍不住想问您能不能在我社出版。我一直想做一些中国图像解读的选题,之前出版过《良渚玉器线绘》、《如意绘》(吉祥图案),现在在组堆的文稿中,您用线绘这个方式对青铜器解读,要是能由我社来承担出版,将不胜荣幸。大概的出版形态都初步想了,线图用透明的纸印刷,青铜器用涂布型的纸印刷,然后夹在一起装订,通过微小位移可使两图叠合观看,又可独立观看。不揣冒昧,盼复。”

  也许,开亮君的漫画师+考古工作者的身份与美术考古专业毕业的奚静在专业上有共鸣点,此次约稿的过程很是顺利。后来奚静得知,是她那个“线图用透明的纸印刷”的提议打动了开亮君。让奚静没有想到的还有,《狞厉与肃穆》的文字仅有3万,可是从约稿到成书却历时两年半。


努力寻找那种“透明的纸”

  “透明的纸”是奚静给开亮君画的一张饼。奚静坦承,这张纸在哪里,她并不知道。她去印刷厂找,去纸张公司找,均无果。在寻觅“透明的纸”过程中,有个同行与奚静的想法不谋而合,那就是用硫酸纸,可是书还是不能实现透明可见的效果。当作者揪着“透明的纸”来“兴师问罪”时,奚静说自己是在压力山大中迎接这部心仪稿子的到来。

  怎么办?奚静明白,即使透明的纸能找到,也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这样的纸怎么印刷、印完如何装订、如何准确套叠?可是如果按照常规做法,编排再好看,也是有缺陷的。“我们欠作者一张透明的纸,欠读者一个真真切切的看见。”奚静说。

  书稿已来,编排进入倒计时。找不到那种透明的纸,奚静和同事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普通版式设计,即左边放高清器物图片,右边放作者描摹的手绘纹饰,这样读者可以同时观看。可是,书稿中的300多张青铜器纹样,如果通过这样两相对照展示,最终书的页码恐怕不会少。

  又是一个怎么办!有人建议,尝试无色荧光油墨印刷或许可以。令奚静们高兴的是,荧光油墨完美地解决了即使没有透明的纸,也能达到透明的效果。


手电筒是辅助阅读神器

  从奚静的介绍中,《狞厉与肃穆》一书的最大追求,是让青铜器图片上的纹饰“鲜活”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者开亮君运用计算机动漫制作手段,将深颜色的青铜器纹饰用高亮线描摹。而图书编辑这边想到的则是,用紫外线手电筒“点亮”辅助阅读与欣赏。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为此亲自感受了一下:只见青铜器子仲姜盘上的各种小动物,在紫外线手电筒“点亮”下,由安静变得“鲜活”,小动物们游弋、摇摆、晒太阳的神态,顷刻间跃然纸上。

  让紫外线手电筒成为阅读《狞厉与肃穆》的辅助神器,是奚静们的又一创意。在奚静看来,没有这个神器,这本书的阅读只能算完成一半。为此,挑选一款合适的紫外线手电筒十分重要。

  奚静告诉记者,他们前后一共购买了近10款手电筒,可谓市面上常规的手电筒都挑了个遍。经过一轮轮淘汰,最终确定了现在看到的这支紫外线手电筒,个头大小、光照亮度都合适。放在书的侧边,就像一些笔记本侧边自带的签字笔一样,既方便又好用。


众筹出版成就好书问世

  3万文字、300多幅青铜器纹样、无色荧光油墨铜版纸印刷、紫外线手电筒……诸多追求下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怎么解决印刷成本高的问题。奚静告诉记者,尽管自身经验不足,留给图书出版的时间也不多,可他们还是决定冲刺众筹出版。奚静们乐观地认为,众筹数字不理想的话,至少可为新书出版前扩大一圈影响力。

  随后,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向社里有过众筹经验的编辑请教,在这个过程中,奚静了解到,众筹出版和传统出版有很大的不同,众筹出版中书本身的选题、书稿质量是决定众筹能否成功的因素。此外,相关文创产品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因素。在经历数次讨论后,奚静最终确定《狞厉与肃穆》的文创产品为明信片、画片、冰箱贴和帆布袋。

  2022年2月18日,一个月的众筹结束,《狞厉与肃穆》众筹金额达到13万元。这对初次尝试众筹的奚静来说已很满意。最让奚静开心的是,参与众筹的读者普遍认为书拿到手后出乎意料地好。其中有一条评论让她印象特别深刻:“感觉像在博物馆里看真器。”

  回顾本书出版经历的两年半,奚静总结道:“我研究生读的专业是美术考古,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狞厉与肃穆》这类选题和我的专业方向比较契合。现在社会上对艺术、历史、考古等领域的关注度挺高,但是要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需要一定门槛。比如去博物馆看到青铜器,对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并不能真切地深入领略青铜器的魅力所在。作为相关专业毕业的图书编辑,我自身在对此有一定了解后,再编辑这类选题的书稿,相对来说能够更加贴切地抓到普通读者的这一‘痛点’。我认为,通过图书去解决这一‘痛点’还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