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只在学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5
“读书不只在学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是在我初三那年辍学时,我的班主任文中仙老师告诉我的,当时她还托人给我背回来很多书。那个时候我觉得学习太难太苦太累,不顾一切选择逃离。离开学校之后,我打过3份工,在果园给苹果套袋、给别人接送小孩、在人家当保姆。受过冷眼、尝过辛酸,对16岁的我来说,很苦很累。每晚睡觉前翻看文老师给我的那些书:《平凡的世界》里身为煤矿工人依然学习不止的孙少平,《简·爱》中自尊自强的简·爱,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成为那段日子里照亮我内心的一束光,我也因此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最终,我决定复读。一年后,我考上了师范院校。那年暑假,我同样打了3份工,做饭店服务员,在两个不同的工地打工,挣足了那一年后半年的生活费,这一年的打工生活与前一年的打工生活,心情上完全不一样,心里充满了期待与希望,那是2005年。之后我上了五年一贯制的师范大专,其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通过了汉语言文学等11门课程,拿到了本科毕业证。2010年毕业,我开始在当地一所学校当代课老师。2013年我在孩子一岁时,又去省城幼师学习了一年学前教育,也就是这一年,改变了我对0—6岁孩子的教育观念,我开始认识到0—6岁孩子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回来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直到2017年7月,阅读推广人李岩在山西临汾乡宁开办了“第二书房”,那时我的孩子5岁,从我领着他走进书房的那一刻起,像是进入了书的汪洋。那时正值暑假,我和孩子泡在书房,几点开门我们几点到,几点关门我们几点走。回到家,我继续和孩子一起阅读在书房借阅的图书,每当讲到口干舌燥时,孩子他爸总会递上一杯水。
暑假结束孩子去了幼儿园,我回到了山里继续我的教育事业,但孩子热爱阅读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一分,爸爸和奶奶早上借,下午借,晚上还借,最多的时候一天3次借阅记录,孩子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进门先看沙发上的书,因为他好奇今天会有什么书、书里会讲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周末我又要去学校,他哭着要我讲故事不让我走,然后同行的其他同事都在我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才去学校。现在他爱逛的地方是书店,每晚睡前雷打不动的还是阅读。阅读已经成了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
让很多父母为之头疼的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在我家不存在这样的烦恼,因为我的孩子几乎不玩,我和孩子他爸在家也会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读书,偶尔拿起手机也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阅读已经不只是自家孩子的事,作为语文老师,我深深明白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小学一年级时我每天为学生讲故事,没有书就从家里背过去,渐渐地孩子们也喜欢上了阅读,事实证明我的阅读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六年级学生时,我每天抽出一节课与学生共同阅读,并且交流读书心得,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中受益更多。
“知识就是力量”。是读书让我自强不息,是读书让我拥有了在困苦中坚持的勇气,是读书让我不断收获知识的馈赠。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我们的阅读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个爱读书人中最普通的一个,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更多的家长孩子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开始阅读,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有爱读书的孩子,就有我们放心的未来。”
曾经我所在的教室里有句标语:“阅读是心灵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今后,在坚持阅读的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正如诗人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