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代背景,架起外宣彩虹桥

作者:孙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5


核心阅读


  作为党领导下的广播电视媒体人,更要守正创新,勇担大任,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做好外宣工作,统筹内宣外宣,统筹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思考如何运用温暖平实的话语,灵活的节目传播形式和平台,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党领导下的广播电视媒体人,更要守正创新,勇担大任,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做好外宣工作,统筹内宣外宣,统筹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思考如何运用温暖平实的话语,灵活的节目传播形式和平台,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具有明显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首府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如何在这样特殊又优越的地理环境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是新时代新征程广电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南宁广播电视台在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第19届东博会于2022年9月16日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两个重大时间节点,策划制作了广播专题《朱槿花伴紫荆开》和《“东盟杰青”壮乡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分别通过广播、广播电视门户网络APP、国际传播等途径,向全世界,以及东盟各国、粤港澳大湾区宣传中国致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而广西、南宁为吸引人才在政策、资金、情感等方面做出努力、决心和成果,展现中国、广西、南宁不断追求科技文明进步,服务世界,服务社会,服务人类进步的使命担当。这两个节目在选题、策划、采制、编辑、播出等各方面都精心打磨,全力以赴,播出后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

  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如何宣传好广西南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鼓励港商把握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机遇,共同开拓RCEP和“一带一路”大市场,笔者和节目组把握时机策划了《朱槿花伴紫荆开》节目。节目标题富有巧思。“朱槿花”是南宁市的市花,“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节目取名《朱槿花伴紫荆开》,寓意着广西南宁和香港共同发展、互帮互助、相伴成长。节目聚焦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时间节点,选取与香港回归有密切相关性的、耳熟能详的音乐为载体,很多曲目都是采访对象记忆中的旋律,生活中喜爱的歌曲,文字与音乐相结合,相辅相成,串连起4位在广西南宁创业、工作、学习、生活的不同年龄段的香港同胞的人生经历。《我们会更好》《桂港同心谱新章》是香港回归25周年的纪念歌曲,代表着对未来共同发展的展望,充满着活力和希望。

  节目创作历时一个月,节目组和香港特区政府驻广西联络处取得联系后,多方找寻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深入交流采访后精心选取录音片段,凝练出采访对象的心路历程。节目选题巧妙,别出心裁地选用了小切口,用一个个在广西奋斗的香港同胞的故事,反映了“一国两制”实践的生动性,展现了广西为来桂港胞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等问题所做的努力。多年来,广西南宁为来桂港胞提供良好环境和政策,节目用一段段鲜活的奋斗经历,反映了在新时代的大时代背景下桂港两地人文交往、经贸交流的美好图景。节目在2022年6月30日23点30分分别在南宁广播电视台乡村生活广播FM104.9和南宁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南宁头条”APP同步播出,网络收听点阅率118136人次,获选推荐送评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2022年第19届东博会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继续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围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更加注重展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促进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一步深度融合。笔者和节目组立即把握契机,抓住主题——“共创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精心策划了广播专题《“东盟杰青”壮乡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在9月16日开幕的这一天,通过广西北部湾之声(东南亚多媒体译制传播中心)以及南宁广播电视台乡村生活广播FM104.9线上播出,目标就是要向东盟各国乃至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南宁故事,传递我们走出国门,服务世界,服务全人类进步发展的决心,让这一期节目的推介效果起到国际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增强国内国际传播时效。

  《“东盟杰青”壮乡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个选题,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展现东盟杰青在广西南宁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体现了东盟青年科学家扎根广西、融入广西、爱上广西的故事,反映出广西和东盟国家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同时也表明了广西为吸引人才在政策、资金、情感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决心,反映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深厚情谊,体现出广西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的“中方将启动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计划。

  通过这个节目,受众进一步了解了“东盟杰青计划”——2018年年初,广西启动该计划,邀请东盟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广西开展科研工作,东盟及相关国家、地区的优秀青年科学家通过这个计划来到八桂大地,不仅促成广西接收单位与外方派出单位结成国际科技合作的亲密伙伴,更摸索出一套“投入不大、效果不小”的吸引集聚国际青年创新人才资源新模式,对广西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开辟符合广西实际的海外人才集聚新方式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聚焦东盟,放眼全球,深入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这个模式的最大亮点。

  策划节目的时候,我们特别采访了有代表性的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实、深入、详尽,很好地呈现了“东盟杰青计划”在紧扣广西毗邻东盟的地缘优势,在聚焦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的大框架内,突破性地将选人范围延伸扩展至在欧美国家学习工作的东盟籍科技人才,以及与广西合作紧密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拔尖人才,努力使入选杰青源于东盟又优于东盟。目前入选杰青的专家拥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90%,均毕业于国内或国际高水平大学,来源于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埃及、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尼日利亚等国家,均是所在国科研一线青年创新人才,涉及特色优势农业、大健康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环境保护、空间与海洋、现代农林业等多个广西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广西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带来了富有国际视野和资源的新鲜血液。

  无论是面向东盟各国、粤港澳大湾区,还是面向世界,广电主流媒体肩负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大责任。一方面,这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舆论场的博弈交锋,很大程度上是话语之争、叙事之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另一方面,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身体力行,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