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分享服务老年阅读经验——

专业+暖心开启适老化阅读服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8

□本报记者 洪玉华

银龄阅读论坛圆桌讨论现场。


  老年人关注养生,但养生书如何让老年人拿来就能用,考验着出版人的专业与服务能力。老年人需要阅读服务,但不止于好书与阅读空间,他们还需要专业领读人,也需要享受数字化阅读生活。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特别设立圆桌讨论,邀请有经验的出版人、作者、阅读推广人带来老年阅读服务的实践总结、思想碰撞。


回应老年读者关切

  健康是老年人特别关注的话题。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说,为适应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需求,他们出版了一批适老化的精品图书。要打造精品,首先从选题策划就要做好调研,契合老年人的关切。比如什么样的症状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前兆,需要及时就医等。其次,要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群体的特点,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字体放大、图文并茂。此外,如果图书有音视频,效果会更好,比如通过链接视频服务老年人学打太极、练八段锦等锻炼身体的需求。

  老年健康图书有市场,但只有专业才能更长久的赢得广阔市场。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李淳谈道,他们通过专业团队精心遴选内容,既保证专业性,又做到易学易用。中医古籍出版社不仅在图书开本、排版等方面进行适老化服务,而且通过有声读物、领读视频等,让老年人学好用好中医技术。

  浙江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宋东说,出版社主要业务涉及理工、农业、医卫等板块,其中老年图书出版,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该社与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出版的图书,很受老年读者欢迎,发行量最高的图书达到40多万册。

  “老年人关注健康,但健康类图书不只包括医学图书。”宋东说,有位老年人在养花过程中记录了很多心得体会,通过整理成书传递情绪价值、传播积极心态,同样是服务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浙江科技社在关注老年图书出版中发现,情绪健康非常重要。由此,宋东谈道,一些经典图书改编的有声读物很适合老年读者。书中关于人生的思考更易于引起老年人的共鸣,有利于传递积极老龄观。


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

  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同样受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院长助理王晓伟配合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撰写了《老年人预防电信诈骗手册》《老年人预防养老诈骗手册》,通过常见骗术的解读,帮助老年人提高反诈防骗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更安全自如地享受数字生活、老年生活。

  “我是教侦查的,习惯把案件揉碎了一点点去解析,但是编写这两本书时,出版社要求每个案例不超过150个字,当时还真是挑战。”谈及该书编写过程,王晓伟说,作品字大,方便老年人读,同时还有插图。为了让老年读者看图就能识别骗术,图书编写中精挑细选换了两轮插画师。他感叹,这是第一次做老年读物,真的要非常用心才能把书做好,发挥应有的作用。

  老年人同样需要数字出版、数字阅读。李淳说,很多老年人玩微信视频玩得很溜。受此启发,他们聘请专业老师通过视频带领老年人锻炼,形成对专业图书的阅读拓展。每天10—20分钟的数字化阅读,让老年阅读更有仪式感,在愉悦的心情下锻炼身体。

  “微信、短视频、直播、有声书已经普遍进入老年人生活。”王凤廷也谈道,新媒体平台信息拓宽了老年人的眼界,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出版社可以依托这些媒体平台,通过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做到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个选题多种业态。比如,通过微信平台碎片化传播老年人关注的内容和知识,同时将一些适合的内容转化为有声书,拓宽老年人的信息接收渠道,从而更好地把读者与好书连接在一起。


老年读者也需要领读人

  老年人会面对更多的失去,怎么面对和走出这些痛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银龄书院项目办公室主任薛晓萍认为,读书不仅丰富精神生活,也能够帮助老年读者抵御失去。

  老年人需要好书,更需要领读人。薛晓萍说,市面上的好书特别多,但需要领读人作为“信使”,把它们送到老年读者手中。因为领读人可以在读透一本书之后,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更多老年人阅读。

  阅读推广人林凯在过去10年间做了200多场读书会,访谈过500多家读书会。他经过调查发现,70%以上的老年人读完书之后想交流。做得好的老年读书会都有很棒的领读人。阅读和读书会是老年人的学习方式,也是娱乐方式。但老年人读书会只靠老年人主导还不够,需要图书馆、街道社区等社会各方的帮助。

  “老年阅读领读人可以是作家、出版人,可以是喜欢阅读的老年人,或者各行各业有经验的人。”央视网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史健介绍说,央视老龄频道非常关注包括老年阅读在内的老年文化生活。他认为,媒体可以通过一些有温暖、有深度、有宽度、有高度的节目推广老年阅读。

  宋东也谈道,老年人自己读一本书和一群人共读一本书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老年人很享受阅读交流与分享的过程。薛晓萍举例说,银龄书院曾依据图书改编了一个短剧《不生气就不生病》,老年人看了开 怀大笑。他们需要共享、交流以及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杭州图书馆编辑与出版部主任、画家、作家吴一舟在分享一些老年阅读故事时谈道,阅读是文化养老中最高效的方式。推广老年阅读可以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如果60岁的人主导一个老年读书会,他可能比三四十岁的人更理解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也有能力引导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阅读。

  吴一舟观察到,很多爱阅读的老年人身体与心理都保持着良好的健康状态。他认为,老年人要有健康晚年生活,精神滋养非常需要。薛晓萍说,她想把更多好书送到老年人手中,让更多老年人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因此特别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老年阅读、培养更多老年阅读领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