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与悟略科技组建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

校企合作为印刷行业智能化建设探新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6

□本报记者 祝小霖

  一方是国内著名的印刷专业高等院校、印刷行业的“黄埔军校”,一方是深耕印刷行业信息化智能化领域多年,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规划及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的印刷企业,二者共同组建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有何深意?日前,在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悟略科技有限公司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暨书刊印刷设备支撑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研究课题启动会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行业相关专家。

深入推进智能化发展势在必行

  此次组建的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将依托北京印刷学院的学术资源、科研优势,以及悟略科技的行业实践经验、成熟软硬件产品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印刷智能工程研究与人才培养,同时为印刷包装企业提供印刷智能工厂规划咨询及落地解决方案。

  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褚庭亮看来,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可依托双方现有优势资源,推进印刷智能工程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定能为行业智能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更优的选择。

  “我国印刷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更需要智能化建设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褚庭亮表示,2018年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后,印刷业智能化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尤其是持续3年的疫情,更是让企业看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加速了行业智能化建设步伐。“目前印刷企业对智能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面对智能化建设目标,因为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可以参考,往往会感到迷茫,很多企业都是摸索着前进。”他认为,双方可充分融合共通,形成一股新合力,为印刷行业智能化建设探索出更清晰的发展路径。

  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刘杰民认为,智能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印刷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正是为了深入推进印刷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提升印刷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所高等院校,我们深知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也清楚印刷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悟略科技的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印刷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刘杰民表示。

一次水到渠成的产学研合作

  揭牌仪式当天,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与北京印刷集团合作的课题“书刊印刷设备支撑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研究”启动,并呼吁各书刊印刷设备厂家积极提供设备参数数据,参与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事实上,此次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的揭牌,源于北京印刷学院与悟略科技已久的渊源。印刷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悟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俊江介绍,悟略科技团队与北京印刷学院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进行联合培训与产学合作。目前,悟略科技接近25%的员工为北京印刷学院毕业生,因此,北京印刷学院与悟略科技的合作可谓水到渠成。

  “作为一家深耕印刷包装行业信息化与智能化25年的专业系统供应商,悟略科技深刻了解行业特点及企业需求,在出版印刷及包装印刷的多个细分领域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头部客户。”陈俊江说,悟略科技将继续依靠产学研结合,服务印刷包装智能化。

  在刘杰民看来,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与悟略科技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取得更多的成果。秉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刘杰民表示,北京印刷学院将推动印刷智能化领域的发展,不断优化印刷智能化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印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