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人教2023青少年阅读教育论坛
如何开创青少年阅读教育新局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6

人教社向苏州市叶圣陶实验小学、叶圣陶中学校、甪直高级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赠送人教版优质课外阅读书籍。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4月22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承办的“快乐阅读 健康成长——人教2023青少年阅读教育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举行。
论坛以“快乐阅读 健康成长”为主题,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重要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委启动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做好青少年阅读教育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东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云生,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等出席论坛并致辞。
朱之文在论坛上表示,贯彻落实中央和有关部门对阅读教育作出的部署,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阅读教育,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将阅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同时重视面向青少年学生创作和出版高质量读物,加强数字阅读资源建设,对教师开展阅读指导。
论坛举办地苏州市甪直镇,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先生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黄强表示,全面提升青少年阅读素养是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人教社将积极开展阅读教育,通过举办各种阅读活动、阅读培训、阅读指导,积极开展阅读教育。本次论坛的主旨与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想尽种种办法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的追求一致。
阅读教育是通过阅读提高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为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实施名家领读行动,邀请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专家学者和大国工匠、榜样人物等进校园,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和各类媒体,开展领读指导”要求,本次论坛特别邀请知名作家、出版人、学者围绕“科学与文学”作主题演讲。
聂震宁在《阅读力决定学习力》的演讲中指出,阅读力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3个层次,学习力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3个层次,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以《我的阅读人生》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阅读给他带来的巨大影响。他建议师生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一生与书牵手,让文学书籍引领自己进入更广泛的书籍殿堂。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王渝生在题为《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的演讲中说,让孩子从天生的科学家变成真正的科学家离不开读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以这四点为基础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卞毓麟则在题为《谈谈科普之乐》的演讲中说,科普作品是文理融通的大舞台,许多科普佳作在传递科学之真的同时,也让读者深深地享受文字之美。
知名语言学家、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王立军在题为《立足阅读本义 回应关键问题》的演讲中说,读书没有高深的秘诀,最好的方法是马上行动。老师可以教材为本,用好用活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为更好地探索青少年阅读教育,此次论坛专门设置了经验分享环节。在“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读书行动经验分享板块,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介绍了清华附小开展大思政阅读的实践路径与方法策略。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经验分享板块,特级教师、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学校副校长张学青,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曹勇军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尤炜,聚焦“整本书阅读”,从书目选择到方法指导,共同探讨了“阅读中的成长和成长中的阅读”。在“学科学 爱科学”主题读书行动经验分享板块,苏州中学园区校学术中心主任林子杰、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包春莹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科学阅读来学科学、爱科学,并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位高中生也分享了科学阅读体会和自己的科学创新成果。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举行,来自苏州等地的教研员、教师和学生近500人与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交汇点”、“新江苏”、“少年志”APP等平台,人民教育出版社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也同步直播,逾110万人次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