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作者:吴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技工作者数十年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勇于攀登,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在底子薄、基础差的艰难条件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巨大进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再到“863”计划和“973”计划、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当前的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向世界科技巅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冲锋,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福祉增进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两弹一星”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的发现,到杂交水稻育种、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再到现在的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深海探测、深地探测、高铁核电、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治理、基因组计划、干细胞和生命科学进展、纳米科技、量子科技、现代信息技术、高性能计算等,我们在很多科技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科技工作的思考与探索》收录了来自专家学者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的17篇文章,从科学家精神、科技管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与竞争、人才队伍建设5个角度去探讨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锻造、传承与延续。在“科学家精神”部分,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郭曰方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文章中,以我国科学家的具体事例为基础,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原党委书记何林在《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一文中,借助“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故事,生动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党校副校长高随祥教授在《当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探源》文章中,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当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在“科技管理创新”部分,作者们分别从科研机构党建工作、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科技攻关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在“科技成果转化”部分,作者们就基础研究如何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构建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化体系、如何形成基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对策方案。在“科技合作与竞争”部分,作者们围绕科学共同体、独立自主与合作共享、竞争格局下的软件研发突破等专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人才队伍建设”部分,作者们聚焦国家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解放科研人员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科学家领导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其中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谭红军的《战略科学家领导力研究》一文,从战略科学家的界定、战略科学家领导力的概念出发,深入研究和深刻阐述了战略科学家的科技感召力、洞察力、原创力、激励力、影响力等领导力要素,分析了战略科学家领导力形成的路径,是一篇关于战略科学家领导力的系统性研究论文。

  希望这本书的研究和思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提出的问题、建议和对策能对科技管理研究者和科技政策制定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科技工作的思考与探索》科学出版社 高随祥 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