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的探索之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这10年,我有幸从多角度见证了全民阅读由青葱到华茂的发展:在机关亲历阅读政策制定的峥嵘岁月,在基层力行阅读推广时见遍地开花,在大学阅读研究求索中如仰望星空。
2013年,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的我,因借调而参与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文件的起草工作,也曾多次参与“全国书香之家”等推荐活动的相关工作。那时,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工作极富挑战性和创造力——虽然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阅读,但若要让人人都读书,其实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一方面面向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召开座谈会、发函征求意见,另一方面到新疆、江苏、广东、陕西、黑龙江、湖北等各地城市和乡村开展调研工作,这些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民阅读法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迅速扩散,学者、专家、阅读推广人以及优秀的作家、读者被集结进来,奉献着力量。
2015年,我调到青岛大学任教,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有很多家又小又美的书店镶嵌其中,很快,我就发现能用自己的专业为这座城做一些事情了。能够参与到青岛的全民阅读事业中来,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对阅读的重视,早在2005年,青岛就有了面向全市的阅读推广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一家优秀的阅读推广公益组织“快乐沙”。“快乐沙”的创始人林风谦,2016年刚刚从部队自主择业,捐书助读、阅读推广是他的重要事业。我们在李沧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新建的春和景明小区策划建设一个社区书房。这个书房点燃了居民的阅读热情,年轻的父母在陪伴孩子读书时发现了阅读的乐趣、激活了人生第二个“阅读发育期”。我和“快乐沙”的伙伴们共同组织培训了很多期“领读妈妈”志愿队,分享阅读经验,讨论阅读问题。这个书房的模式被不断复制输出,几年前我在文字里“编织”的理想,在这间200多平方米的书房里竟然真正落地了——这离不开“快乐沙”,因为志愿者们的青春、热情以及团队灵活的机制,这间书房才能在节假日开门,才能在周五、周六开放到夜间11点,才能坚持到今天。社区书房再美好,也无法在短期内移植到青岛的农村,乡村阅读环境和观念、读者素养和结构、居民组织模式等和城市有巨大区别,我和“快乐沙”又共同设计了面向乡村地区的“行走的书箱”、乡贤书房等项目,这些项目实施起来比较艰难,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2022年暑假,我们将“行走的书箱”带到了喀什疏勒县的乡村小学,给那些有着黑宝石般眼睛的孩子上绘本课……这一幕幕让我心潮澎湃。
大学的讲台和书斋生活,成为我全民阅读应用推广工作的灵感源泉。以全民阅读为引擎的阅读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当下的前沿方向,作为新生领域,学者们进入的路径各有不同。全民阅读是一个充满动力和活力的崭新空间,期待我们每一个人能在其中找到理想、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