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全民阅读蓬勃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阅读是人类独有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人类开展一切文化、科学、教育和精神、社会信息交流交往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从2006年始,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委联合发起倡议,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不断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10多年来,全民阅读蓬勃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全民阅读受到高度重视,战略日渐清晰,法规加快健全。2012年,新时代伊始,全民阅读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我国印发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2020年,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民阅读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标志着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的逐步清晰。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2022年4月23日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号召:“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依据,目前我国全民阅读法规政策体系正逐步成形。2016—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公共阅读权利。自2014年我国首部地方性全民阅读法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发布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7部全民阅读地方法规。
二是全民阅读机构日益完善、组织方兴未艾。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全民阅读的组织机构纷纷建立,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明确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为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明确全民阅读组织机构,在推进立法、制定规划、配置资源、开展调查、组织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读书会、阅读社群等阅读推广组织及其阅读推广活动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有力地促进我国全民阅读活动普及和深入。
三是全民阅读保障渐成体系,活动蓬勃展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阅读的基础设施如各类书店、书屋、图书馆等更加完善,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校园书屋、军营书屋等广泛建立。
据有关部门统计发布,截至2022年6月,我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累计配送图书超过12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前的0.13册提升到2.17册,增长近20倍,数字农家书屋数量已达16.7万家。据全国总工会统计,我国职工书屋至今已建成10万余家,覆盖职工6000余万人。近些年,国家还采取对实体书店税收减免、补贴措施,促进实体书店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发展。同时,国家还加大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截至2022年8月,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35.5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了73.3%;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0.89册,比2012年增长74.5%。
在各地各部门的组织推动下,各种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蓬勃开展。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本土特色的读书活动,约400多个城市自发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读书季等活动,全国开展各种具体读书活动项目有3000余个。
同时,重点群体、重点对象的阅读工作受到关注。随着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和扶贫攻坚任务有效推进,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贫困边远地区居民和残疾人的阅读需求逐步得到照顾和满足。今年3月,教育部联合中宣部等8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此前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发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指导青少年进行科学的分级阅读。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开馆10余年来共计开展各类盲人文化教育培训活动近6000人次,吸引近60万人到馆参与。
四是全民阅读读物琳琅满目、体验丰富多彩。目前我国仅每年出版新书即达20多万种,网上网下,书店书屋,传统的书报刊唾手可得。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阅读的重要特征,而且随时随地便携的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与读者接受度在不断扩大,读者阅读体验更加丰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06亿。《2021—2022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产业规模全年仍然达到12762.64亿元,比上年增长8.33%。
当前读者的阅读行为是深受数字技术影响的复合性阅读行为。从个人化的阅读到现今校园、书店、社区等线下阅读活动常态化,线上的社群阅读、直播阅读活动日渐增多,复合性阅读活动凸显。
五是大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风尚逐步形成。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倡导推动下,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比2012年上升了5.3%;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达73.1%,全民阅读品牌效应不断深化,日渐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伴随着移动终端、有声阅读和书屋书店的全面推广和普及,阅读已逐步嵌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线上+线下”阅读空间的立体化开拓,将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化,全民阅读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形式和体验将更加多元多样,人人爱读书的良好风尚蔚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