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的“冷”与“暖”

作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陈天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0



  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的不断重视,全国上上下下每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各地中小学校、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场地,每年都会邀请名家给孩子们讲阅读。笔者曾以编辑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多次受邀给孩子们谈阅读,从最初的陌生、紧张到后来的熟悉、自然,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深深体会到阅读推广中的“冷”与“暖”。

  大多数人当着众多人的场合发言,内心总会莫名紧张,总担心自己讲不好,我也一样。记得第一次接到邀请要给孩子们讲座的时候,我是非常紧张的,不知该给孩子们讲些什么。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那次我准备得特别认真,也特别充分,把自己“压箱底”的阅读成长经历和心得都翻出来。

  我还清楚地记得,来听讲座的孩子把大礼堂挤得满满当当。主持人开场白,然后介绍了我的情况。我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看着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我的时候,我感觉有一种压迫感。

  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讲起来,讲着讲着开始紧张,语速不受控制地加快,内容也多起来。也不知道台下的孩子们有什么反应,只顾自己讲。

  那是一场效果很不好的讲座,孩子们听得心不在焉,有的孩子还不时东张西望,甚至低头搞小动作。讲座结束的时候,掌声是稀 稀拉拉的,并不热烈。事后主持人悄悄告诉我,我讲的时间太长了,有的孩子已经坐不住了。

  第一次上台,我便遭遇了“冷”。这次讲座似乎在提醒我,讲得越多效果并不会越好,反而让人听得很累。我开始留意一些成功的讲座,开始分析它们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我开始明白,之所以“冷”是我一上台便事无巨细地讲一大堆东西,有多少是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不知道。孩子们提不起兴趣,台上讲得再多,台下只会听得昏昏欲睡。

  如何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应该是首要问题。

  那么兴趣从哪里找?在准备一场阅读讲座之前不妨多了解一下听众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他们最关心的事物是什么等,这些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有了这些准备,讲座就会变得更有针对性。

  后来每次受邀讲座时我都要问,是哪所学校,给几年级孩子讲。得到这些信息后,我会专门了解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大体情况。我不再一股脑儿自顾自地讲,而是围绕“多读书,读好书”,并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孩子们的兴趣点来讲,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来讲。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这些故事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亦可以是孩子们的。名人的不宜太多,毕竟离孩子们太远;自己的可以具体些,毕竟是切身体会;孩子们的多多益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也是最接地气的。

  一场讲座主次分明,结果效果一下子变得好很多,走神儿的孩子也变少了,掌声也比之前热烈了,也让我感受到了阅读推广的“暖”。我想,这样的讲座只能算及格,仍有不少提升空间。

  还有效果更好的讲座?当然有。好的讲座不仅仅能让听众接受你的观点,而且听起来是令人愉悦的。要想让听众愉悦必须带些幽默,适当的幽默可以起到画

  龙点睛的效果。我在后来的讲座中时不时就会幽默一下,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缓和了气氛,拉近了和我的距离,听起来注意力便更集中。考研某讲师的课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专业内容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幽默。很多粉丝并不是冲着他的专业课去的,而是想听他讲“段子”。所以,我们除了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还要学会用幽默与孩子们沟通。

  一场讲座七分准备三分发挥,只要不被事先的条条框框束缚,就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发挥自如。如果能这样,讲座离“火”也就不远了。

  总之,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你的讲座如果能点燃一个人的阅读渴望,便是给他带来新的希望。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其生活因阅读而变得更加美好。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分享可以带给你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