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离我们很近

——访《不止不休》导演王晶

作者:李雪昆 张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19



  作为严格意义上王晶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不止不休》让其在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而谈及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时,他坦率地说,这是一个相互选择和被看到的过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为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影作品,你是如何以“媒体”为介,与“记者”结缘的?

  王晶:从我毕业到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在脑海中浮现过很多我想写、想讲、想做的题材和故事,但这些内容我都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太近了,过于熟悉。直到出品方找到我们,说想做一部以记者为人物原型和主体的故事时,我猛然感到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东西,因为它能满足我对一部电影所承载的社会性的想象。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曾经心目中的记者和与记者深入接触后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王晶:记者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每天都会看新闻。对于媒体行业,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但很难用这个职业去说他们应该是什么样子。前期筹拍过程中,主创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采访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也与不少刚入行的年轻记者有过交流。他们中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非常健谈,虽然千人千面,但他们传递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客观、真实、理性等原则的信奉。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有些人认为,如果影片中展现更多记者深入虎穴、斗智斗勇的情节会更容易吸引观众。

  王晶:我不想只讲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或者是一个对立的故事,因为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其他载体可以呈现。因此,从一开始,我就试图讲一些不太容易讲清楚的事情,比如人性。影片中,韩东为什么会选择撤稿?他为什么和黄江的理念发生大的冲突?是因为他一开始想成为像黄江一样的人,相信他所相信的事情。但当他必须要面对自己内心纠结的时候,他要先找到他是谁。其实,黄江同意撤稿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黄江对于韩东的认可,是爱之深责之切,是一个复杂的内容呈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对媒体、对记者有了更多期待。就你而言,对记者做好深度报道有哪些期待?

  王晶:记者从事的职业很辛苦,也没有太多可以讨巧的地方,做好深度报道真的是要脚踏实地,离现场走得近些再近些、深些再深些。在融媒体时代,有的记者采写的内容可能并没有达到10万+,也带来不了太多的可见利益,但我们希望一直有这样一群人接力般地将这份工作做下去。对于记者而言,当这份职业所发出的声音真的成为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时,或许他或她才能获得最大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