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融媒打造中国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
看县级融媒如何做活国际传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18
“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30秒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播放。
古蔺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2023年4月12日,纽约时间20:00整,一个由美国粉丝从“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中精选片段而制作成的30秒的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播放,吸引了当地一些美国人的关注。
这个令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其实是由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融媒体中心于2022年用一年时间打造的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视听节目品牌。利用国内国际多平台传播,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古蔺县融媒体中心打造的这一系列作品是怎样策划、制作又走出国门的呢?
立足传统 融合地方元素
近年来,汉服、国学、非遗等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所喜爱,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和追捧。基于此,古蔺县融媒体中心确定了拍摄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的创作方向,并将该系列片的风格确定为:有一定古风还原度、有浓厚地方传统文化,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的古风短视频。
在创作中,我们对选景、选角、妆造、拍摄等各个方面作了严苛要求,力求做到画面复古美,给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体验。
我们在创作古风短片之初设定的思路为:表现节气习俗,运用古风的风格实现特色文化展示的内核。将古蔺县独特的生态、民族等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当地的红色文化植入片中,希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作宣传。
《立春》作品取景古蔺最高峰虎头山(最高海拔1848米),突出古蔺生态文化,首期推出即获网友大量点赞认可。《惊蛰》作品巧妙地让女主在中央红军入川第一桥——永乐街道岩桑沟兴桥上走过,令观众在了解节气习俗的同时,又接受了古蔺红色文化。
《春分》作品首次展现节气习俗立蛋、簪花喝酒、喝春汤等,强调节气特色。《清明》作品引入唐代杜牧名篇《清明》设计苗家母女对话,让女儿用苗语问母亲关于杜牧询问“杏花村酒”的故事,展现古蔺独特的苗族服饰和语言,实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芒种》作品以曹雪芹杜撰的芒种习俗祭花神为由,将青梅煮酒的三国典故与芒种节气巧妙融合,既有习俗又有故事。
形神兼备 实现文化出彩
一个几分钟的单片,我们希望能够涵盖丰富的文化信息。“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共展现节气和习俗文化168个,囊括古蔺全县229个地方文化元素。
在内容形式上,我们追求风格多变。在分析了传播市场受众需求和自身优势之后,从第11期开始,我们改变制片风格,新探索“地方文化+节气文化+主题文化”三结合的形式,将拥有主题故事的短片分为致敬经典和传统故事两个系列。致敬经典系列推出《小暑-笑傲江湖》《秋分-神雕侠侣》《处暑-仙剑奇侠传》《霜降-大话西游》等剧集,传统故事系列推出《小暑-游子吟》《立秋-木兰从军》《白露-嫦娥奔月》《立冬-苏武牧羊》等剧集。
每期作品除讲述节气习俗外,还将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作品、传说故事巧妙融入,以此引起共情。作品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中国热、中国情。
在音乐考量上,我们保持中国神韵。中国传统农事习俗的短片需要使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加以衬托,才能更加凸显它的中国味、中国风。从远古的埙、笙、鼓到战国编钟,又从传统的汉民族乐器箫、笛、琴、瑟到民族融合乐器琵琶、二胡等,这些中国传统乐器曾让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获得前所未有的听觉满足。因此,在“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中,我们使用了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来烘托,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联通中外 突出一看就懂
随着关注度的提高,西方受众并不不完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为了实现内容在观感上的高效传播,我们对每个作品细节进行严格把控。文案翻译使用母语为英语的专业翻译人员,避免了“中国式直翻”带来的阅读困扰,国外观众一看就懂。
《大暑》作品表现的是名篇“游子吟”,讲述母亲在女儿远行前为其制作新衣的小故事。国外观众并不了解中国的织布机,我们整合全县资源重新组装还原了一台织布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丝绸纺织技术从采桑养蚕到抽丝剥茧、从缫丝成料到织布制衣的完整过程进行了重塑。将中国从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始就声名远扬的织布技术做了一次完整的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成功输出。
在内容传播上,我们力求精准。我们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利用新媒体可视化传播特点,按照每15天一个节气的规律,定时在全球各平台同步推出,打破时空区隔,线上线下联通中外,短短一屏阅尽中国人春夏秋冬。
国际方面,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开设《中国“二十节气”一览》专栏,在其双语官网和优兔国际平台连载播出;四川卫视在其优兔、脸书、推特、Ins等4个国际传播平台同步播出。国内方面,在学习强国APP、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观察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播出。我们还落地现场,在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四川馆进行展播;2023年,节气当日在成都地铁11条线的41689块户外屏进行同步播放。
目前,该系列在全球所有平台总传播量已达2亿+,转发5000多万次,传播东方传统文化概念,获得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和认可。该作品还入围四川“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展播、获得2022年度四川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提名奖、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第三季度优秀版权作品、获得2022年度泸州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一等奖等。
古蔺县融媒体中心的这一创作,打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媒体不能做国际传播的局面,为同类型平台提供了一个国际传播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