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
“另类”地域化表达节气之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11
时光流转、四季有常。当二十四节气与地域特色、文化之美相结合,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河南日报客户端“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作出另辟蹊径的探索。
内容求美 突出文化味
4月5日,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之《清明·东京梦华》,这是该系列海报的第5期产品。前4期《立春·中原春归》《雨水·陈家沟烟雨》《惊蛰·夏都桃夭》《春分·南太行锦绣》都因清新细腻的“颜值”与“言值”刷屏朋友圈,被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新媒平台推送,成为爆款。有粉丝评论说:“惊艳了!每张海报都可以当手机屏保”,还有网友“支招”,提议“做成宣传河南的明信片”。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体现,内涵极其丰富。在制作相关新媒体产品时,从哪个侧面予以展现和包装,是一件值得探究和思量的事情。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农事劳作和起居生活都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十四节气在河南的反映和投射,放眼全国都十分具有代表性。河南这片土地上的二十四节气之美,是景色、时令之美,更是地域、文化之美。
纵览整个海报可以看到,河南日报客户端“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从内容设计上着眼地域性,每个节气都选择一个极具特色的中原文化地标,比如立春节气,万物复苏,海报便选择黄河沿岸的炎黄二帝雕塑,体现出“中原春归”的开阔图景;惊蛰节气则选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因为这里被称为“华夏文明的初啼”,与惊蛰的寓意相合;清明节气便以开封清明上河园的虹桥为视觉主体,辅以开封铁塔和龙亭等古迹,并与开封新城区遥相对望,体现出古今观照的深长意味。
在画面细节上,海报既有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的农耕和生活场景,又有节气物候如“蛰虫始振”“水獭祭鱼”“玄鸟至”“虹始见”等彩蛋,融现实与知识于一体,丰富而精巧。
形式创新 提升传播力
每年的二十四节气产品,都是各媒体的“同题作文竞赛”。如何在同类产品中达到“吸睛”效果,创新的形式很重要。
从今年立春开始,河南日报客户端“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惊艳亮相,用时下流行的清新手绘风、雅致流畅的线条勾勒、鲜明饱和的色彩晕染,使得产品在独树一帜、抓人眼球的同时,配合不同节气独有的色调和场景,又赋予海报丰富的美学意味和深厚的文化时空感。
此外,常见的手绘多着眼于细小之处,笔触极尽丰富细腻,但“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除对“小细节”精心处理外,更兼顾了对“大布局”的描绘铺排。如《雨水·陈家沟烟雨》中众人齐打太极拳的场景,配着斜风细雨营造出的氛围感,极具禅意;《春分·南太行锦绣》既有花团锦簇的春日盛景,又有留白和“呼吸”,整个画面疏密有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先人的智慧结晶,又在后人的传承发展中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宣传好二十四节气文化、讲好二十四节气故事,是媒体的职责使命,特别是在国际舆情复杂多变的当下,尤其需要让河南故事、中国故事传播更广、声量更大。
因此,河南日报客户端“双语手绘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产品尤其注重在海外平台的传播,在文案设计上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国际化表达,用中英双语呈现二十四节气中的河南之美。产品在河南日报HiHenan英语网站、大河网英语频道、顶端新闻外宣频道等自有外宣平台和推特、脸书等海外社交平台发布,得到驻巴西圣保罗总领事陈佩洁、驻日本大阪总领事薛剑等外交官和重庆、江苏、四川等省市海外平台账号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