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华社清明节期间推出纪念公安英烈系列视频
动人场景呈现不能忘却的纪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11
□本报记者 隋明照
清明节,是一个追忆故人、寄托思念的节日。今年,新华社推出了“英雄之光”系列报道,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讲述方式,呈现了牺牲警察的家属思念亲人之情,引导大众关注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一支队伍——公安。
4月4日,新华社推出公益微视频《致敬!公安英烈》,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设计了3组场景,表达对公安英烈的崇敬和哀思。头发花白的老两口思念牺牲的孩子、警嫂面对孩子“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问题时的复杂心情、老警察看到新入职的年轻警察思念牺牲的同事,这3个不同的场景,用同一个设想——“当初,要是不让你去……”贯穿,既符合人之常情,又表达出人民警察接到任务后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选择警察这个职业,往往意味着家人亲友要从此“担惊受怕”。相信牺牲警察的家属在失去亲人后,大多都会有“当初,要是不让你去……”的想法,然而设想终归只是设想。实际上,警察家属往往是最支持警察且默默为家庭作出奉献的人。相信读者在听到“当初,要是不让你去……”这句话时,也会感叹警察和警察家属都是为国家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了许多的人。
《致敬!公安英烈》最后还呈现了祭奠公安英烈、墓地中一排排牺牲警察墓碑的场景。一个声音响起:“你说得对,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你们去做了,才有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你们是我们从未见过,但却是最熟悉的人。没有人生而伟大,只是有人作出了伟大的牺牲。”这段话不仅体现了千千万万公安干警选择这份带有危险的职业的原因,也总结出公安队伍的牺牲奉献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与意义。3分多钟的视频,轻柔的音乐配上缓缓讲述,极尽哀思之情,极具感染力。
不仅如此,清明节前后,新华社还推出了多部合作视频,纪念公安烈士。
《英雄之光丨永远不忘》开头的一组镜头让人感动又心疼:视频背景是充满白花的追悼会现场,一位被妈妈抱着的小姑娘穿着黑衣,面对“那以后要是想爸爸了怎么办呢”的提问,她天真地说:“就看看那颗最亮的星星。”伴随小姑娘“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歌声,视频呈现了人们手拿白花纪念浙江省瑞安市特警叶永亮的场景,这名年仅35岁的警察在岗值班期间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接下来的一组影像更让人揪心,那是记录云南省楚雄高速交警夏绍能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被一辆大货车撞击,同事在现场亲眼目睹“夏队已经不在了”的场景。还有牺牲警察一家三代四警,八旬老父亲送儿子最后一程的场景;被救群众亲属看望牺牲警察母亲的场景,都十分催人泪下。由公安部新媒体平台和新华网联合指导,天津公安融媒体承制的这一视频,呈现了牺牲警察家属思念亲人的真实场景,以及公安队伍和家属的牺牲奉献,令人动容。
《英雄之光丨于无声处》同样由公安部新媒体平台和新华网联合指导,承制方为广东公安新媒体。视频前半部分是情景剧,呈现了一个牺牲警察的儿子逐渐长大,并成为警察的故事;后半部分呈现了多位牺牲警察的子女继承父辈遗志,加入警察队伍的真实场景,视频制作精良,精神传承的主题非常突出,同样令人动容。
除此之外,今年清明节期间,新华网还转发了多家媒体发布的关于纪念牺牲公安干警的视频,如云报客户端短视频《警号030281三年后归队!女儿继承父亲警号后听到呼叫泪崩》、石榴云的《山河记得你 我们记得你——缅怀拉齐尼·巴依卡》等,并统一归为“英雄之光”主题,这一组组视频将纪念气氛推向高潮,引导大众记住公安队伍的牺牲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