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叩问星辰到造访星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07

□侯擎昊
  连续三天打破作息规律,每天睡四次,每次两小时,对我们两个都是极大的考验。除了对实验舱进行监控,我们本身也是K13生物钟试验项目的志愿者,虽然疲惫不堪,但为了科学事业,这点付出完全是值得的。
——摘自《造访星辰: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
  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步履不停。江波、宝树、万象峰年等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立足于中国航天开拓性的科技成果,如核心舱、实验舱、太空望远镜等,畅想中国人以中国空间站为起点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宏伟蓝图,将最前沿的航空知识与最绚烂诗意的东方想象完美融合,并结集成《造访星辰: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译林出版社)。
  本书缘起于2021年“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活动。2021年5月22日,恰逢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一批优秀科幻作家共同走进中科院参观交流。“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创作者有机会感受航天技术及空间应用的最前沿,也启发了他们的科幻创作。有的作家基于现实的前沿技术,将目光投向深空探索时代,并想象与之相关的种种可能。有的作家则从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为出发点,将想象的着力点放在深空探索时代的人类身上。他们不仅想象着未来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图景,还深入探讨了与地球截然不同的太空,会对身处其间的人类产生哪些影响。科技为科幻提供设定,科幻为科技展望未来,前沿科技与本土科幻“携手共进”,共同畅想着中国航天人的深空探索时代。
  除了立足于中国航天开拓性的科技成果的“硬核”书写之外,11位作者还贡献了众多“脑洞大开”的科幻畅想,既丰富多彩,又发人深思。11篇小说,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立足核心舱、太空望远镜等真实书写科幻故事,让科幻照进现实。
  吕默默在《言语》中,直白呈现了长期驻留太空可能会对人类语言造成的影响,并由此展开,探讨关于“自我”的深刻命题;赵垒和宝树分别在《外来者》和《我们的火星人》中,设定了智慧生命的其他存在方式,在两篇小说中,智慧生命的形式并不相同,但都对与之互动的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437火锅诞生记》中,作者凌晨把目光放在了“空间站驻留人员如何吃火锅”这一问题上,并最终通过小说人物之手巧妙解决,使太空站生活更“接地气”……
  “脑洞大开”的科幻畅想背后,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人对于星辰始终如一的向往。从屈原《天问》到张衡《灵宪》,叩问星辰,是中国人的浪漫传统。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天宫空间站,造访星辰,是中国人的当代征程。
  《造访星辰: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以浪漫而现实的想象,记录着中国人造访星辰的点点滴滴。作者们写作的背后,既有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浪漫想象,也有中国当代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赴九天,问苍穹。从叩问星辰到造访星辰,每个中国人的一小步,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