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刊》:

苦练内功 巧借外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04

□本报记者 吴明娟
  《管理学刊》在创刊至今的十几年中,不断取得办刊突破,目前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地方高校名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22年年底,《管理学刊》荣获2022年度河南省优秀出版奖期刊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诸多荣誉,《管理学刊》的发展历程一度被期刊界称为“《管理学刊》现象”,它究竟是怎么实现的?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其发展故事进行了探秘。

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刊物质量
  创刊于2009年的《管理学刊》,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新乡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河南新乡学院副校长、《管理学刊》执行主编宋伟告诉记者:“《管理学刊》虽然起步晚,但有着高起点,同时管理层对它有着严要求,这是《管理学刊》能够迅速成长、取得累累硕果的重要原因。”
  为了研讨刊物名称和方向定位,主办方新乡学院领导前后10余次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当面向办刊专家和相关领域学者请教,最终敲定了刊物名称,明确了经济管理类的学术期刊专业定位。
  同时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教授为刊物书写刊名,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程恩富教授担任主编,形成了以刘国光、程恩富、李成勋、王荣阁等著名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编委和顾问团,引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现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作为共同主办单位,这些专家学者和团队的参与为《管理学刊》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坚实的力量。
  随后10年,《管理学刊》苦练内功,巧借外力,通过“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刊物质量。对内,制定“123”工作法,深化改革、精耕细作,大力推进开放式办刊、规范化办刊、学术化办刊、专业化办刊进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积极引进数字化办刊理念,推动数字化办刊转型,不断提升刊物发展的工作质效。向外,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通过“走出去”,承办国家级学术研讨会、协办其他单位的学术论坛、向国内外知名学者约稿、同国内知名学术团队交流,不断提升刊物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定期召开《管理学刊》发展研讨会,邀请办刊专家和知名学者共同研讨刊物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组建高水平审稿队伍,聘请近30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审稿专家,持续提升期刊建设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宋伟介绍,10年间,《管理学刊》先后与60多家优秀期刊和10余家国内外知名学术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稿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大幅提升,刊物逐步得到了业界同仁、学界专家和评价机构的认可。

勇立潮头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管理学刊》创办之初,各方的努力为其发展奠定了腾飞的基础,它真正被业界接受和认可则是与管理层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努力,尤其是与前10年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宋伟在总结《管理学刊》成功的发展经验时这样说道。
  干事创业如逆水行舟,2019年3月,在成为CSSCI来源期刊之后,《管理学刊》也没有停下脚步,《管理学刊》工作人员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走下去,才能够持续获得认可,取得更大的辉煌。
  为了巩固取得的发展成果,2019年12月,《管理学刊》召开了创刊10周年暨建设发展经验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办刊专家和学者共襄盛会,为刊物发展规划未来,但年底随之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管理学刊》的所有计划,甚至日常工作一度都无法保证。
  面对如此境况,《管理学刊》编辑部迅速反应,积极调整,在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的同时,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刊物正常发行;持续做好优质稿件的约稿工作,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先后奔赴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向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介绍刊物,预约稿件;做好专题组稿,先后开展疫情和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管理研究、平台反垄断研究、共同富裕研究,通过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持续提升刊物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管理学刊》工作人员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指导,用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气魄,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政府重大决策需求、面向民生重大关切进行征稿、组稿,策划、出版,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好理论阐释,提供智力支撑。”河南新乡学院校长、《管理学刊》主编尹新明对未来有着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