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

网络文学形成良序发展生态

作者:李婧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03

□本报记者 李婧璇
  在第六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包括我国网络文学产业过去十年的主要发展成就、2021年度基本情况以及未来趋势与展望等3个部分。围绕报告阐释与解读,张毅君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
  回顾网络文学十年的发展成就,张毅君表示,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网络文学市场总营收增长至267.2亿元,作品增长至3204.6万部,形成了以IP为核心的良序产业生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进。同时,借助互联网便捷的传播功能,网络文学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新形式。张毅君介绍说:“中国直接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已达万余部,中国网文企业运营的海外平台拥有的各类作品总量超过30万部,积累海外用户规模突破1.45亿人;逾20万名外国作者在中国网络文学企业运营的海外平台上,展开多语种多类型网络文学创作。中国网络文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互鉴的场景中,正扮演着日益活跃的重要角色。”

2021年网络文学呈现三大特征
  过去一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情况如何?张毅君分别从市场营收、作品以及“出海”三方面进行盘点。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据测算,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为267.2亿元,较2020年的249.8亿元增长了17.4亿元,同比增长6.98%。其中,订阅、版权和广告3个板块营收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分别为128.38亿元、67.88亿元和56.39亿元。张毅君表示,与往年相比,订阅收入占比继续下降,版权和广告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现实和历史题材的创作被进一步激发,反映时代巨变、书写创新创造、描绘美好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佳作相继涌现。据张毅君介绍,在未区分重复授权、多语种翻译、授权地区以及海外原创等情形下,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总量超30万部,占网文作品总量的近10‰。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据测算,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规模为29.05亿元,同比增长75.32%。“网络文学海外营收占市场营收总规模的比例又有明显提升,从2020年的6.63%上升为2021年的10.87%。”张毅君补充说道。
  总体而言,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现实题材创作持续深化,有力推动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免费与付费并存的商业格局已然形成,用户群体获得有效拓展;三是网络文学IP价值凸显,“轻衍生”等的开发热度悄然升温。

未来发展呈现六大趋势
  中国网络文学在循序渐进和守正创新中,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发展路径。步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的中国网络文学,将开启怎样的新征程?张毅君认为,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网络文学将呈现六大发展态势。
  一是提升内容精品化生产能力,仍将是产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牢固基石。网络文学企业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目标,以精品内容为手段,更好发挥网络文学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作用。
  二是强化作者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势必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一方面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培训活动将会不断丰富,标准体系也将更加完善;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企业对作者的管理、培育能力将不断提高,共同推动建强新时代网络文学作家队伍。
  三是完善IP全链条发展,将成为企业优化业务模式的重要手段。网络文学在大文化产业中的衍生优势将更加凸显,如何使网络文学作品成为连接各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将是行业高度关注的热点。
  四是“出海”模式创新和海外传播体系建设,必将持续深化、不断丰富。网络文学已成为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海外本土化传播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未来网络文学企业将更加注重“出海”模式的创新,更加关注国外用户需求,以构建更加高效的海外传播体系。
  五是面向网络文学领域的专业评论和评价体系,将得以较快发展和健全。网络文学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其在基本理论、市场运作方式、产业生态方面的研究将更为深入,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也将日趋完善,推动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可读性强的网络文学作品涌现。
  六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行业治理,将推动形成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在前期行业治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各主体将更加积极地承担行业治理责任、参与行业治理行动,形成多元参与的行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