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影视版权保护应有新思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电影事业发展,中国电影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和发展。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累计高达4070.9亿元,全国电影银幕总数高达82248块,自2016年以来,银幕总数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电影题材与类型逐渐丰富,电影产业与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一大批青年导演、青年演员崛起,并取得重大电影技术的创新,中国观众越来越喜爱国产电影。但是,过去几年,疫情也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影视内容的创作生产还是消费方式都在改变,影视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版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紧迫任务。
保护版权就是保护创作原动力
在疫情影响和行业转型共同作用下,影视内容生产出现量减质增现象,同时线上文娱消费需求激增,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网络视听内容制作愈加活跃,在此背景下,影视内容高质量发展,精品化趋势明显,也让整个行业的制作、放映、宣发、传播模式,以及产业数字化进程发生了改变。
疫情期间,特殊消费场景受限,一些聚集性公共娱乐的消费频次减少,使得影视机构受到极大冲击。据统计,2022年的票房和观影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约50%左右。农村院线、点播影院、宿营地的大屏放映等都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尽管线上消费占比提升,但仍存在用户付费意愿降低、人随剧走等现象。
显然,这些变化对影视行业的版权保护与版权收益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启迪行业进行思考,在数字化时代影视版权保护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完善影视产业产权保护体系?目前来看,行业里普遍认为唯有在内容创作源头上迸发创新活力才能突破困局,只有创作人的权益得到保护,才能让行业创新精神得到释放。
目前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当前,行业已经进入版权增长新时代,这更加需要行业从业者创作新内容,需要充分保护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也就是保护作品的版权。
科技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多重问题,侵权盗版就是其中之一。多种形式的盗版行为让创作者措手不及。全球电影产业正面临数字化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与之相伴的是盗版内容传播更加及时、隐蔽;网络共享、云存储、移动互联网、算法推荐等使得盗版内容传播范围更广,各种新型传播方式使得盗版侵权取证、侵权认证更为复杂。
一方面,面临海量的、随时随地发生的侵权行为,著作权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变得异常艰难,版权保护措施如何适应互联网环境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我们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新课题。
另一方面,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元宇宙前景广阔,ChatGPT等应用型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DRM技术、区块链技术的蓬勃发展,都为影视版权打开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世界。
就已经实际运用的新技术而言,DRM数字版权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影视作品的线上数字化,DRM技术对于解决院线的高价值内容要应对的盗版侵权威胁,保护新商业模式,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在该领域,ChinaDRM2.0是国产自主可控的DRM解决方案,是中国影视行业保护版权的首选技术方案。
此外,在相关管理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数字内容版权确权和数字存证已经先行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有了区块链技术,作品从创作之初到创作完成都可以进行存证,还可以自动化线上许可并结算费用,在科技助力下,著作权人对自己权利的保护比以往更加便捷。这些新技术在版权领域大规模实践推广,将大大减少版权交易环节成本,提升维权效能,著作权人可以更加便捷地在作品传播中获得收益。
数字时代如何更好维护权益
数字时代,维护影视著作权人权益,需要全行业协同强化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效率,自下而上推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贯彻落实中宣部版权管理局、中宣部电影局、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工作的通知》,建立起了院线电影版权监测机制。可以肯定的是,版权监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侵权的发现和处置效率,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好莱坞在版权保护上的运行机制就相对比较完善,成立包括六大制片公司的MPA,推进电影反盗版政策,规范版权交易,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有像MPA这样的组织机构的存在,好莱坞各大内容方在新技术应用上更容易达成共识,这样的态势十分有利于形成行业规范,使得版权保护相关措施更好实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同国家在版权保护与发展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和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也要在行业内制定长久规划,以专项行动的方式解决突出问题。
首先,需要在社会范围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推动版权法律体系的完善;在政府层面,要加强版权立法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体系,建立更为严格、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广大公民树立版权意识,自觉尊重版权、保护版权,形成全社会保护版权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善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影视内容的版权管理、监测和保护,做好侵权盗版行为的预防、追踪和打击,为影视行业的商业运营保驾护航。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协助相关机构做好版权开发、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发挥统筹优势,降低维权和管理成本;协调产业链相关主体,搭建交易平台,便捷授权许可,维护行业长远利益;助力主流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希望今后通过增强影视版权国际化发展意识,不断拓展和优化影视作品的海外版权发行渠道,让中国影视作品更加顺利地走向海外院线,同时,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联合更多网络发行商向海外输出丰富多彩且品质过硬的影视内容。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