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在商业与艺术间找到平衡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15

  □本报记者 杨雯

  截至3月13日,电影《满江红》内地票房已破45.32亿元,且北美定档3月17日上映。自春节以来,这部由张艺谋导演,陈宇、张艺谋编剧,沈腾、易烊千玺主演的悬疑喜剧电影热度不减。与此同时,影片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3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满江红》以88.4分位居历史调查所有397部影片满意度的第六位。

  近日,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中国电影报社承办的电影《满江红》专家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影片在快节奏、强反转的悬疑惊悚故事中恰当融入喜剧元素,以相对轻巧的方式传达了舍生取义、铲奸除恶的主流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较好地平衡了影片的商业性和艺术表达。

  鲜明艺术风格

  电影《满江红》以南宋与金国的一次会谈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义士舍生忘死、铲奸除恶的忠义故事。160分钟的时长里,充满悬念、情节集中、节奏紧张、环环相扣,充满“游戏精神”和“游戏思维”。

  作为《满江红》的编剧,北京大学教授陈宇介绍,以张艺谋导演为代表的主创团队,最初希望创作的是一部与空间高度相关的影片,为此在山西专门搭建了一座完整的大宅院。“影片追求极为紧凑的节奏和极高的情节力度,力求满足戏剧舞台的‘三一律’叙事准则。”所谓“三一律”,即影片围绕一个时辰内一座宅院中一场谋杀案的破解展开讲述,中间通过采用富有中国戏曲元素的配乐进行转场,令该片场景转换颇具特色。陈宇认为,这种处理,可以让观众“喘口气”。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看来,《满江红》是一部充满个性化的作品,其封闭时空与极致叙事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影片追求的是近乎‘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导演张艺谋风格化的镜头语言与编剧陈宇不断反转的情节设定,形成了某种美学上的共鸣,从影片的票房成绩来看,这种共鸣也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李道新表示,影片恰到好处地让悲剧与喜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表达融合共生,也在弥合历史片与古装片之间的类型界限方面作出了尝试与努力。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认为,《满江红》是一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导演个人艺术表达的影片。“影片将喜剧、悬疑、动作三大类型元素融合于一体,并选择适合的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塑造相应角色,这一切都成为影片俘获更广大观众的商业基础。同时,影片复杂叙事的运用较为极致,让观众体验到了强烈的烧脑快感。此外,影片体现了诸多张艺谋导演的个人艺术风格,观众能从中发现很多张艺谋经典电影的美学元素与创作手法,这成为影片艺术品质的有力保障。”

  创新讲述方式

  如果说,影片中张艺谋导演风格化鲜明的镜头语言营造出了步步惊心的视听效果。那么,密闭空间中扎实的群像式文戏,则为不断反转的剧情凝聚了强大的推动力。《满江红》场景集中,讲述了一群人“分角色”“实物扮演”,聚集在一个大院里“身体力行”地推理案发情节、过重重“关卡”,以“身体”、生命寻找“真相”的故事――用专家们的话来说,这部电影具备明显的“剧本杀”思维特点。

  “《满江红》的成功,最主要是叙事的成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认为,《满江红》中“剧本杀”式的创新叙事方式,拉近了影片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从某种角度看,其密集的反转颇具游戏可玩性、烧脑推理性、刺激感和爽感。并且,影片巨大的票房成功,可能预示着此类具有“剧本杀”思维特点的电影,无论是艺术还是产业,在未来有着蓬勃发展的潜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满江红》连续性地集中使用反转艺术,将喜剧、古装、悬疑、逃生、复仇、悲剧等多种类型元素杂糅在一部影片内,牵引并把控影院主流观众群,其剧情的峰回路转和人物命运的生死抉择跌宕起伏,让人大感意外、大呼过瘾。影片不断的反转让观众产生了出乎预料的新奇和兴奋感,进而激发其产生梳理剧情、回溯故事的冲动与反思,在此过程中观众也更加深入地参与了影片的二度创作。

  展现家国情怀

  《满江红》让观众收获的不仅是对于故事的满足感,还有情感上的触动。“我们希望创作一部能够真正吸引观众的主流电影,表达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其中既蕴含宏大的民族情怀,也浸染着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家国情怀。”正如陈宇所言,在拍摄《满江红》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心里时刻都装着观众,尽可能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剧情与人物设计。

  故事中,一群小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与奸臣博弈,最后以一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揭开谜底,将爱国主义情怀推至高潮,彰显了虚构故事背后热血难凉的忠勇义气。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表示,《满江红》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基于当代视角再度诠释“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等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元素,堪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影片对传统类型叙事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前半部分占主导的喜剧元素与后半部分占主导的悬疑元素互相作用,最终完成了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叙事主旨。”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眼中,《满江红》的立意很高,是一部能让观众感到信服的主流电影。“影片构思精巧别致,将主要情节和人物高度浓缩在一个封闭空间中,体现了导演、编剧与主演的创作能力。片中几次出人意料的反转,并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而是在叙事的跌宕中彰显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影片通过高密度的情节、连续的反转和‘脑补’式的时空跳切转换,将‘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观赏性很高的作品之中,满足了当下主流观众的审美需求与情感需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侯克明说。

  研讨会上,专家们也对影片提出了一些建议。张德祥表示,影片在技术层面体现了张艺谋导演的特长,无论是不断晃动的镜头还是戏曲唱腔式的配乐,虽然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但是似乎与影片的立意主旨及叙事目标并不完全合拍。“对于一部优秀的主流电影而言,还是应秉持将技术化为艺术、让艺术化作思想的创作追求。”

  侯克明也表示,《满江红》中有些情节反转未能激发观众产生更多思考,部分功能性人物也缺乏立体感和丰厚度,这也成为影片的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