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民故事 记录时代历程

作者: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10

  □本报记者 洪玉华

  主题:胸怀“国之大者” 书写时代巨变

  嘉宾: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中)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 何建明(右)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郎浩舟(左)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其中《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国家行动》《奠基者》《我的天堂》《忠诚与背叛》5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近日,宁夏人民出版社将这5部作品结集为《何建明“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出版。

  一位作家缘何能有5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值得探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与何建明共同做客“红沙发”系列访谈,从不同角度畅谈胸怀“国之大者”,书写时代巨变的观察、感悟。

  优秀作品记录时代变化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40余年来,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与关系百姓民生的热门话题,书写时代发展史。

  谈及创作之路,何建明说,写作、人生、时代、出版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1976年,他走进部队,从那时起深入地接受党的教育、部队的教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信念一直在影响着自己的生活与创作。

  何建明说,他担任部队新闻干事时,时常琢磨怎么才能抓住新闻性,写出好作品。等他成为作家、成为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后,更切身体会到好书的引领作用。在创作一部部优秀作品之后,他更加明确要用手中的笔记录时代的发展变化,记录大时代背景下人民的奋斗与奉献。何建明分享说,受邀创作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作品《大桥》时,他就希望能够完成对置身其间的人物的塑造、描摹。等到了大桥建设现场,总工程师带领他一起进入海底世界的隧道时,他被震撼了,不由自主地感叹中国人民真的了不起,于是下定决心要写好这部作品。后来《大桥》出版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从《中国高考报告》开始,我就对他比较了解。他的多部报告文学作品都称得上精品中的精品。”柳斌杰说,何建明创作的很多作品他都看过,书中所写的那些地方他也很熟悉,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记录时代的恢宏与壮阔。

  何建明把新闻记者的敏锐观察与作家深厚的文学表达结合起来,成就了一部部优秀作品。柳斌杰认为,何建明的作品能5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首先在于他的视野非常开阔,每一次创作都是大题材,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大国重器,他所创作的作品始终聚焦共和国历史上值得记录的足迹。其次,他是一位扎根基层的作家,每次创作都经历了多次深入基层的采访。

  由此,柳斌杰谈道,出版业需要种类丰富的图书,更需要作家扎根基层、记录时代,记录共和国的发展变化,描写不同时代的人民英雄。

  作家离不开生活与群众

  何建明已经在几十年的创作中构建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谈及创作之路,他却说,尽管写了几十年,获奖作品也不少,但其实每一次创作都是挑战。

  他创作的《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是一部打动了很多人的作品。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细腻语言让福建、宁夏两地的很多读者手不释卷、大声朗读。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在于作家走进了人民群众之中,看到、了解到了他们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过程,感知到了他们的信念与奉献。何建明分享说,当他走进时任福建省扶贫办主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月婵的家,看到她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症却依然记挂着宁夏时,他被深深打动了。采访中,林月婵说一两个字都十分吃力,但即便如此,宁夏的人和事在她心中依然那么清晰、那么重要。何建明说,他亲眼所见西海固人民极度缺水、深度贫困的生活,那些细节、面孔、故事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里,才最终让他们的故事、西海固的巨变从自己的笔下汩汩流出。也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打动了那么多的读者,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作品。

  无论是《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还是《何建明“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均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柳斌杰认为,这体现了出版社的眼光和魄力。他说,当前各级各部门提倡高质量出版,呼唤艺术更加精湛的作品。出版人更要善于引导,鼓励作家深入生活,出版表现当代中国人创新创造的好作品。

  柳斌杰由此谈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时代,出版人要善于记录世界之变、中国之变、历史之变。当世界处于变化之中,作家、出版人要关注处于其中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的。文学作品是描摹变化、表现人物的重要载体,读者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更广泛、深入地认识世界。

  “一个人离开现实无法生存,一个作家没有生活无法创作。同样,生活在当下中国这样的一个伟大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好故事。”何建明说,作家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即便是写过去的革命故事,也要进入人民的革命史中去。他还谈道,作品每一次获奖都是对自己深入基层的认可与鼓励。每次获奖之后,他总会思考如何向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的高峰继续攀登。思考之后,他会继续深入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守正创新构建出版新业态

  何建明是一位勤于创作的作家,经常是一本书还没写完,下一本书的构思、采访已经开始。他透露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将聚焦中国的芯片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和贵州一个特别重要的革命英烈故事。

  谈到出好书与出版业未来,柳斌杰说,出版人首先要记录时代,既服务当代人阅读,也留给子孙后代去研究。出版人还要贴近时代,同时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作家写出更优秀的作品。他说,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出版人更应该传承、弘扬优秀出版家的优良传统。此外,做出版要有开阔的思路。比如,国家有主题出版规划、文学创作规划、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对外图书推广项目,出版社应该根据这些规划抓选题、找作者。这既是中华文化传承工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很有文化价值。

  柳斌杰同时谈道,当下做出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纸质形式。融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出版人应该借助融媒体渠道立体化打造好作品,比如用视频化的形式讲述经典。同时,出版人应该与作家、艺术家、理论家、学者一起推荐好书、传播经典,让好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出版人做好多渠道推广,才能让更多读者享受出版的成果、阅读的便利。

  对于《何建明“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出版方――宁夏人民出版社所属的黄河出版集团,何建明表示衷心感谢。期待黄河出版集团有更好的发展,也期待更多作家关注黄河出版集团。

  对此,柳斌杰说,出版集团无须追求大而全,可以瞄准小而精,做好做精做强。出版社要维护好读者群,面向读者群做好出版规划,在坚持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当前的融合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出版企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期待更多出版企业在新业态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本文图片由刘振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