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

作者: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4

  □本报记者 韩萌萌

  阳光明媚的初春时节,来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逛展,一定会有不少惊喜发现,其中社科类图书不仅满足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求,也深刻折射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这些图书不仅是出版社实力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近年来同类图书的出版趋势。

  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回首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小康中国之路》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小康社会如何建成的著作,讲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艰辛探索,直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完整的小康社会理论,寻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迟福林教授及团队推出的《结构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门槛》,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本书分析了经济社会领域的六大结构,提出未来5至10年以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推动结构转型的相关建议,抓住了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乡村振兴访谈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对50位企业家、学者、专家的访谈实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的背景、现状和前景。

  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近些年,“博物馆热”持续拉动了文博图书的持续热销。如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等图书注重图文并貌的生动呈现方式,以纵深视野还原历史的波澜壮阔。

  作为一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作品,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的新作。作者综合运用权威的中外历史文献,以及最新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区考古材料及科研成果,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辉煌历程和历史作用,呈现中外交流史上最为华彩的乐章。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任伯年研究大系》耗时四载,将散落世界各地的任伯年相关研究、作品、古籍、照片等材料集中,囊括了晚清以来相关重要文献和现当代颇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换一个角度去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有不一样的收获。天地出版社的《诗词里的中国》带我们穿梭古代怀古、送别、羁旅等生活场景,从诗词中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另辟蹊径,从地理的角度解读杜甫。作者不仅体现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一面,也还原他衣食住行接地气的一面。

  榜样力量催人奋进

  时代精神历久弥新,榜样力量催人奋进。《功勋张富清》展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被发现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书写与呈现,致敬老英雄,怀念老英雄,追思老英雄。《我们为信仰而来:寒春、阳早的故事》讲述了美国友人一生的传奇经历,书写两位可亲、可敬、可信、可爱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形象。《命运反转――冬奥冠军徐梦桃自传》精彩描摹冬奥冠军徐梦桃的命运轨迹,书中有她的职业低谷,有她所忍受的伤病,更有中国运动员砥砺前行的初心、奋斗自强的精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无私无悔的奉献精神在这类图书上得到集中体现,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平凡人如何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